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67|回复: 2

点灯人:靠近你,温暖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0 2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靠近你,温暖我



                                                                                                   文字/蒹葭  摄影/随风
48.jpg

      记得以前,她仿佛不叫乃禾,好像是布衣什么。曾几何时,聊天框跳出来是“乃禾”了,已不存多大好奇心的我也没问,就只是一下子悟到,乃禾乃“秀”。内心自是十分认同。
      与乃禾老师相识 ,得感谢我们的儿子们。两小子同校同班正副班长,两家居住也靠近,蹭个饭一起过个生日什么的,最是正常不过了。两孩子热络了,两孩妈自然就近了。还记得当时的“何氏香鸡腿”“何氏啤酒鸭”,吃得几个孩子舌头舔鼻头......孩子,突然间就那么壮那么高了,飞远了。留下乃禾和蒹葭类的妈们,空巢了。

      早在12年或者13年初吧,我有点记不得了,乃禾老师就向我打听过有关“点亮一盏灯”,她说她想做点善事。呵呵,我这人生性寡淡,并且长期在基层,看多了官僚事,做秀事,虎头蛇尾只用作上报纸版面的新人新事物。当时我只回答她,点亮一盏灯的办公室在上海花园那面,负责人董国光,原上棉厂的。

      是最近一个晚上与她散步,我问过她,你是怎么成为点灯的志愿者的。她说她是找到号码,自己打电话的。她说她当时很认真地带了身份证和照片,填写了表格。她说,她第一次参加活动是“最美笑容”——给敬老院老人拍照片。我边走着路,边嗯嗯地听着。心想,她耐心细致,真诚温厚,沟通在孤寡老人和摄影师之间,就像儿女辈一样妥帖,老人们有福了。

      和她在一起,有时就只说有关“点灯”的事。我平时也不多浏览网站,好多消息都是从她那儿得知。她说谁谁谁,为点亮一盏灯又做了多少多少事,出钱出力的,真当敬佩。但不多说她自己。我也是今天应要求写写她而上了网站搜,发现她早于去年八月就结对了沥海女孩小卿。

      不幸的男孩小方十四岁起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一家人万念俱灰,整个家没有生气。乃禾老师受团队委托关注方家,她邀我一起参加。多次一起工作,她留给方家的平和踏实和热情,方妈妈印象颇深。我们去了一次约好下一次,方家被我们弄得从来没有过的热闹。爱是慈悲,爱是恒久,爱是生火做饭。我们去他家包粽子做艾饺做馒头,教他们种花养草,帮助他们网购。这个家,用这种看似俗气的方法不间断地去“骚扰”,强烈而真实的生活气息,激发出了方家积极治病的动力,方妈妈出去工作了,人也开朗多了,小方每次考试都参加了,不无故缺课了。方妈妈噙着泪说“医生看不好的病,怕是要被你们看好了”。这个不幸的家庭,它前面的日子,乃禾老师来不及参与,它的未来,乃禾老师一定会用心地奉陪到底了。   

      乃禾老师科板出身,学的是中文,教的是语文,写报道文章,手到擒来,记叙陈述一气呵成,表情达意不温不火,内敛深秀。她可没把写这类文章当作是发挥余热,她有使命感,她在字缝间推敲斟酌,保证内容是真实的更是动人的,遣词造句要纯朴又必须内有张力。这不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文字有了特定的使用价值之后,它首先要定下一个基调,然后确定抒怀方式的恰当,再调整情感流露的上下阈值的适度。尽量去避免那种浅表的呐喊式鼓动,最好能让读者缓缓地,缓缓地进入,沉浸,洇染。一段文字初稿成,对一个认真为文的人来说,是有点“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意思的。文章首先得感动自己,扔下键盘,搓搓腕骨时,如果没有那种一吐为快的愉悦感,那就不能算是到位了,那一定是哪儿错了。她常对我说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前期采访回来,家务均放下,先要完成“作业”。有时笔下实在没有感觉,她还会向董老师请个假,滞后个半天一天的。

      也许是她成了志愿者,亲力亲为,多次体验后,实实在在感觉到了这个组织的“正派”“不一样”(乃禾语录),她于今年再次提起让我和她一起参加。就这样,我在乃禾老师没时间出征的情况下,成了她的替身。她递我一枝笔,恍若是赠予我玫瑰一朵。

     柏帮妮《给妹妹的一封信》中:“我要你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这些老掉牙的字眼。要有强大的内心。不是因为在象牙塔中,才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还要说出这样的话。”

    乃禾老师与我,同是中年人了,时间的灰烬落满我身,同理也积尘她生。只不过她不晦涩,她怀真巧稚,初心仍然,不疾不徐。她一如往常地温暖,美好,信任。她在“点亮一盏灯”中找到平台,找到朋友,心相印的“点灯者”们,脚下的步伐也渐渐走到一起。

     乃禾老师的季节比人慢半拍。别人穿短袖的时候她还需要长袖。一起散步的时候,她也少有出汗。她慢热,怕冷。

      就是这么一个怕冷的人,发出的光和热是恒定的。是一种宜人的温度。如果说这份温暖,在小卿同学的眼里,是妈妈;在豆豆心里,是老师妈妈的话,那么在同龄的我看来,是成熟是善良是懂得。人,说到底是孤独的动物,越深的人越孤单。乃禾老师不走人性中褒贬不一的独修路,当她懂得世间最后遗留的会是什么,懂得取舍之后,她给予他人帮助,她赋予他人力量,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日日月月,点点滴滴,细水长流,而从不作高声。她献了爱心,却一再对我说,她文章中怎么就写不出那一个“爱”字来。

     梭罗说“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然而,人与人之间就是没有能如此温柔地相处。” 呵呵,在她那儿,不是这样的 。与她相处,下面几句适合:

喜欢四十五度地靠着你

任何角落

在我即将九十度坠落前

用一百八十度温柔地抱抱我

                                                                            2014年7月1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1 10: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1 13: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2 19:51 , Processed in 0.0625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