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59|回复: 0

清明不等于迷信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 07: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不等于迷信
沈永昌

  进入3月,一些人就在买锡箔、购冥币,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摊点上还有纸糊的轿车、洋房、麻将、小姐等等,大千世界人们享受的现代物品,统统要让逝者也能享受一番。从这些行为中透出一种现象,似乎清明就是迷信的节日。
  清明节真是为迷信而设立?非也。据查,我国传统清明起始于2500多年前的周代。那时清明是个重要的节气,《历书》有着这样的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原来,乃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清明节,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寒食与清明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寒食也来自于节气,即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直至1200多年前的唐玄宗时代,诏令寒食上墓,相依成俗。因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一天,慢慢地清明与寒食节就合二为一了。清明节还倡导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蹴鞠、插柳、斗鸡等活动,让大家在祭扫先人墓地的同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由此可见,几千年的清明节习俗,先人们已经创造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丰富内容。
  清明节包含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传统文化,我国人民早就有“清明大于年”的说法。近年来,我国将清明节设立为法定假日,也体现了国家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然而,就是在这传统节日里,各种迷信用品蜂拥上市,还有那些百万豪华墓地等,炫耀奢靡之风,使不当消费不断推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我国每年清明节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多达千吨以上,这些祭品焚烧不仅增加大气中PM2.5的含量,污染环境,也背离了清明节重视亲情、敬重祖先的初衷。
  由此而感到,我们有必要说一声,“清明不等于迷信”。现今清明节将至,应倡导人们重视亲情、追思怀远、敬重祖先。祭奠祖先的方式,并非必须搞封建迷信的焚烧之类,献束花、种棵树,把墓地的杂草清理干净和网上祭扫等等,都能给清明节带来清新的环境和文明的风尚。总之,清明不等于迷信,过个没有焚烧的清明节,让清明更加清新和文明,这是市民们都愿意看到并能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2 20:05 , Processed in 0.0561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