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心愿,我们也不敢忽视。”“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推出“微心愿共助力”活动
美好微心愿,一起来点亮
记者冯楠 摄影凌波微步
“行善不一定要有钱才能办到,行善可以是一盏灯,一件大衣……只要力所能及,每个人都可以去做。”今年,“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推出“微心愿共助力”活动,如果你有啥心愿,爱心志愿者们会努力帮你达成。 “今后,团队会更着重于‘微’字,尽管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一个‘微’字,更容易拨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善;同时,帮助他人也可以像流水一样无‘微’不至。”“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负责人董国光说。 如果你也有“微心愿”想实现,可以联系“点亮一盏灯” (13235853822);如果你想帮助别人实现“微心愿”,也欢迎你的参与。
女孩的短信:爸爸怕冷,想给爸爸一件军大衣
“董叔叔,我有一个厚脸皮的要求,你不要笑我。我爸爸他身体不好,特别怕冷,希望爸爸能有一件军大衣。”发短信的是一位名叫小芹的高中女生,董国光曾在两年前去过她的家,当时的小芹正在备战中考。 小芹与父亲相依为命。整个家仅有10多个平米,家里也只有一张床,父亲疼女儿,就让女儿睡床,自己睡一张又破又旧的沙发。女儿也心疼父亲,不仅帮着做好家务,有时也会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 “那次去小芹家,我们问她有什么愿望,小姑娘说了3个,其中头两个都不离父亲。”董国光说,小芹的第一个愿望是想给爸爸一副老花镜,因为爸爸的眼睛已经看不清很多东西了;第二个愿望是希望爸爸在疼痛难忍的时候能吃上药,再也不要强忍着。第三个愿望才是留给自己的,等上了高中,希望学费能有人资助,这样爸爸也就不用整天发愁了。令人欣喜的是,这三个愿望在当年都实现了。这次,爱心团队驱车到小芹家,给她父亲送上了一件军大衣,帮她完成了今年的心愿。 董国光告诉记者,2004年,小芹的父亲出过一场意外,在村里安电线杆时,被突然断裂的电线杆砸中,导致腰部2快骨头断折。出院之后,父亲再也不能干重活,遇到不好的天气,腰部就疼痛难捱,而如今已59岁的他也比以前更怕冷了。文静的小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犹豫了好久,才鼓足勇气给董国光发了开头的那条短信。
老汉的心愿:有生之年,再回山上看看老屋
“等到春暖花开,挑个晴好的日子,我们就带老人上山去看一看。”年前,“点亮一盏灯”的志愿者们曾去看过68岁的王友生老人,得知他有再回山上看看老屋的心愿,但当时天气湿冷,不便上山,于是约定来年春天为老人实现他的愿望。 老人原先一人独居在海拔近500米高的丰惠燕河岗上,两年半前,由其弟弟接下了山,一同居住在丰惠通明花园畈的燕河新村。 房顶不晓得塌了没有,屋前的草应该也有一人多高了吧……这两年半来,老人一直念念不忘自己山上的几间老屋。不过,一想到自己腿脚不便,走路都靠扶着一把小凳子,他担心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上去了。 3月15日上午,天气透露出了明媚的春意,20多名志愿者打算一起陪王友生上燕河岗。 如何让腿脚不便的王友生轻松地上山?志愿者们早有考虑。当天,一行人刚一下车,就忙活起来了:搬出躺椅,抽出竹竿,削去竹梢,绑上布条,试试,够稳当够结实。老人的专属 “轿子”就这么活泼泼地现身了。 “可像个巡山的‘大老爷’了。”王友生坐在“轿子”上乐呵呵地说。志愿者们四人前后抬着,其他志愿者左右护着,把老人侍弄得活像个“大老爷”。 下了“轿子”,老人把房子里里外外看了好几遍,接着就出门看山景,但坐在小矮凳上又看不远,志愿者见状,一把抱起了老人,这可把老人乐坏了。 就在老人看山景的当儿,志愿者们就地张罗起了午餐,不到一小时,丰盛的野餐就开场了。水饺,油炸刀切,时鲜草籽……王友生和目前还住在燕河岗的王松堂老人,都吃上了志愿者不断递上的菜肴。 “叶落归根,房子再老再破,也是老人的根呀。”董国光说,大伙儿不单是成全了老人的心愿,自己又何尝没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