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美好幻觉填补不了的制度缺失
作者: 付克友 来源:成都商报 发布时间: 2012-07-18
7月16日,私刻医院收费章,为妻子骗取透析治疗400余次的北京市民廖丹,终于将17.2万元赃款全部退还至法院。 短短5天,除了珠海政协委员陈利浩一次性捐助17万余元,13万网友为他妻子捐治疗费已达44万元。尽管法不容情,廖丹退赃之后也难免获刑,但因为社会爱心人士捐助,事件的结局却令人欣慰。 网络尤其是微博,再一次凝聚了社会慈善力量,并且再一次让本来悲惨的故事获得美好的结局,让主人公有力,令围观者动容。前不久,一名叫鲁超的漂亮女孩,虽处血癌晚期,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心态感动了无数网民,受到薛蛮子、姚晨、潘石屹、韩红等名人的爱心传递,为她而发起的公益平台短短3天就得到105万元捐款;同样的,半个月前山东13岁少年学徒杜传旺,被两名无知同伴用高压充气泵塞入肛门,致体内严重受损、生命垂危,可怜的小传旺被从来没有得到过的爱心包围,目前总捐款超过90万元。 洋溢的慈善力量,促成了故事的美好结局,证明这个社会并不缺乏向上向善的道德资源。然而,故事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在感动之余,也许需要泼一盆冷水:几个圆满结局带来的,也许只是一种慈善的美好幻觉,而这种幻觉填补不了现实的制度缺失。 廖丹、鲁超、杜传旺的遭遇,其实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制度和人性的某种紧张关系。毕竟,有时候制度是冰冷的,与人性格格不入,比如,没有钱就无法就医乃至救命。当然,相关制度安排亦为个体提供了人性化的基本保障,但这种保障可能有漏洞,或者是无力的。当被保障制度漏掉的个体无能为力,或难以承受,人性与制度的冲突即会产生。比如,廖丹的妻子杜金领没有北京户口,属于进京务工农民工,因劳动关系不稳定并未参保,生病后处于无业状态,于是贫困的廖丹骗款救妻。 制度和人性的这种紧张关系,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好的制度应该尽可能降低这种紧张关系,让制度缺失与漏洞尽量减少。至于那些不可避免的漏网之鱼,可以由慈善和公益力量来拯救。不过,如果制度的漏洞太大,漏网之鱼太多,慈善公益将力不从心,毕竟,慈善只能查漏补缺,没法力挽狂澜。比如,目前全国1.6亿农民工,就有1.2亿没有参加医保。这等于说,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过立起了四根柱子,四方墙面空空如也,而慈善公益不过是糊窗户纸的———纸糊的墙体怎么能够挡风遮雨? 几个故事的结局虽然美好,但别在泪流满面中产生幻觉,对慈善寄予不切实际的想象。而且,这种慈善救助的形式也令人忧虑,因为它是随机的、偶然的、临时性的,而不是确定的、必然的、长期性的。试想,如果廖丹没有救妻心切的违法之举,鲁超不是那么漂亮没有那么乐观,小传旺未遭受如此惨烈的摧残……是否还能收到如潮水般的爱心包围?更多的廖丹、鲁超和杜传旺何去何从?慈善本来应该是在制度轨道上的细水长流、雪中送炭,而不是在舆论的热点中随波逐流、挑肥拣瘦。为小传旺募捐的天使妈妈基金,在救助细节和账目上面还受到网友质疑。 显然,慈善的美好幻觉也不能弥补慈善制度本身的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