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回复: 0

8月3日余姚低塘街道“关爱老人”活动随记(吕银燕/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 19: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5-8-3 20:45 编辑

8月3日余姚低塘“关爱老人”活动随记


吕银燕/文


     8月3日清晨,阳光明晃晃地铺满路面,我们一行人开启了余姚公益之旅,目的地是余姚低塘街道的养老院。刚坐上董老师的车,他便笑着“甩”来任务:今天的随记交给你啦。”这可让我犯了难,离开校园后,笔杆子就再没好好用过,写随记既没有华丽辞藻,也不懂编辑技巧,满心都是“怎么写”的忐忑。
     车缓缓驶入养老院,青石板路、爬满青藤的矮墙,透着宁静。踏入院子,几位老人正坐在廊下,见我们来,脸上漾开笑意。我们赶紧把准备好的礼物及夏令用品一一递上。
      李奶奶接过礼品,眼角笑出深深的纹路:“这么多都是给我的吗?你们太好了,谢谢你们!”王爷爷捧着红枣,念叨着“这枣看着就甜”,话里满是欢喜。陪老人家唠唠家常,听他们讲年轻时在余姚种地、赶集的故事,那些平凡日子里的酸甜苦辣,在他们缓缓的讲述中,变得鲜活又动人。
       时光在欢声笑语里过的很快,离别时,老人拉着我们的手反复叮嘱“常来”。回到车上,阳光依旧刺眼,我却不再纠结文字是否华丽,真实的温暖,本就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这一趟,是我收获感动的旅程,也让我明白,关爱老人,是把真心放进每一个瞬间。
     从养老院出来,晨光已酿成暖融融的金色,我们沿着低塘的老街往严子陵牌坊走去。青石板路被晒得微微发烫,路边老槐树的影子斜斜铺着,恰好遮去大半暑气。
     远远就望见那座石牌坊,斑驳的石雕上刻着“高风亮节”四个字。据说这牌坊是后人为纪念严子陵拒官归隐而建,砖石缝里长出的几从青苔,倒像是岁月给这份风骨添的注脚。同行的老师说,严子陵当年垂钓富春江,光武帝三请他入朝,他却指着鱼竿笑:“我钓的不是鱼,是自在。”风从牌坊下穿过,带着点江水的潮气,仿佛还能听见千年前的对话。
     拐过牌坊便是展览馆,推门而入,一股旧时的气息扑面而来。玻璃柜里陈列《严子陵一生的事迹》,墙上的水墨画里,富春江的烟波漫过钓台,穿蓑衣的老者坐于石上,背影对着远处驶来的官船,倔强得像块不肯随波的礁石。旁边还留有范仲淹写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走出展览馆时,阳光落在牌坊的飞檐上,像给那份风骨镀了层金边。原来真正的风骨从不是锋芒毕露,而是如这夏日的树荫,沉默着,却把清凉铺的很远。真正的不朽,从不是身居高位的显赫,而是把“独善其身”的坚守,活成了照进人心的光,这一刻终于明白了领队董老师为什么要带我们到此处参观和瞻仰。


2025年8月3日

A17A9760.JPG

A17A9761.JPG

A17A9725.JPG

A17A9727.JPG

A17A9728.JPG

A17A9729.JPG

A17A9730.JPG

A17A9731.JPG

A17A9733.JPG

A17A9735.JPG

A17A9737.JPG

A17A9738.JPG

A17A9739.JPG

A17A9741.JPG

A17A9749.JPG

A17A9752.JPG

A17A9757.JPG

A17A9758.JPG

A17A9780.JPG

A17A9781.JPG

A17A9785.JPG

A17A9787.JPG

A17A9790.JPG

A17A9792.JPG

A17A9794.JPG

A17A9795.JPG

A17A9796.JPG

A17A9797.JPG

A17A9799.JPG

A17A9801.JPG

A17A9811.JPG

A17A9816.JPG

A17A977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8-30 21:49 , Processed in 0.0436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