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9|回复: 0

《家住运河边》:一条文化的“平陆运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9 19: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住运河边》:一条文化的“平陆运河”


来源:中国艺术报  裴仁伟  




广西女作家谢凤芹的《家住运河边》不仅是一部布局严谨、行文收放自如、描写生动逼真的散文集,更可以视为一条文化具象的“平陆运河”。《家住运河边》共收录33篇散文,分为三辑。第一辑“浪花”,包括14篇文章,重点写人物,从古代写到当代,共写了马援、宁原悌、陶弼、冯敏昌、冯子材、刘永福、黄明堂、齐白石等13个对平陆运河流域有重大贡献、重要影响的人物。第二辑“潜流”,共有11篇文章,主要写文脉,梳理了钦州土地上的以唐代张说和宋代陶弼为代表的唐宋诗歌、成效显著的钦州古代教育以及铜鱼书院、天涯亭、州官桥等众多人文古迹。有了浪花和潜流,就有了江河之水,人们就可以去弄潮,故第三辑名为“弄潮”,意为建设中的平陆运河两岸的钦州人民已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正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美丽家乡。这辑共有8篇文章,专门写钦州辖区内的生态建设、生态农业、乡村振兴发展以及与平陆运河建设有关的景物,如《时光里的红树林》《只为茶香》《画里良江》《早安,青年水闸》等。


从具体的文章编排来看,该书的第一篇散文就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其篇名正好与书名中的“运河”相吻合,也与第一辑的名称“浪花”相照应;从内容上来说,该篇散文起到了总揽全书的作用,把它排在第一篇的位置是非常合适的。而该书的最后一篇散文是《早安,青年水闸》,其描写对象与正在建设中的平陆运河直接相关,由它收尾,十分恰当。由上观之,该书的文章在编排上具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各辑散文之间在内容上逐层递进。这样的谋篇布局,使该书具有了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


《家住运河边》这部书所收录的散文大多数是比较长的,有的文章长达一两万字。要使一篇散文内涵丰富、可读性强,除了需要作者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之外,还需要作者在行文中具有收放自如的控制能力。这方面,《让人长久仰望的英雄》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该文的开头,作者先写了短短的一句话:“细雨连绵的一天,我们几个文友从灵山董永村穿越横州市,到乌蛮滩的伏波庙拜谒。”然后笔锋一转:“一路上,我都在想马援。”这种思维的跳跃“跳”得十分自然,作者一边坐在车上赶路一边放飞思想,展开联想。这一想,就想到了马援的生前身后事。后来,作者接着写了对伏波庙的参拜以及对两个年轻香客的采访情况。在此之后,作者又展开了联想的翅膀:“我的目光穿越漫长的历史烟雨,定格在东汉建武十八年。”接下去,写了马援当年被刘秀任命为伏波将军,征讨反汉的征侧、征贰姊妹,平定交趾之乱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然后,作者又回到现实,写了位于钦州辖区内四座伏波庙的建造时间、建筑格局等情况。此时,作者看着不停来乌蛮滩烧香叩拜的民众,想起钦州各个伏波庙盛大的游神活动,发出感慨:“历史已经证明,定义谁是英雄,不是由少数帝王将相说了算,而是由人民说了算。”最后,以“回望历史,无论什么朝代,唯有守护国家、忠于民族的英雄,才能让人长久仰望”这句话结束了全文,照应了题目。


《有山有水便成风景》写的是她再次攀登五皇山的所见所想。其行文如同五皇山的山路,蜿蜒曲折。作者从这次登山所走的步道写起,带出了她对五皇山的第一次探险经历的回忆。接着就描写眼前看到的五皇山飘忽的雾、雾中的山景及高远的天空。看着眼前的美景,作者又突然想起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凌雾行》,并由此抒发了一番感慨。然后,作者以简练的笔墨描写了下山过程中所看到的一系列形态各异的美丽瀑布。虽然文章写得“转来转去”,但转入自然,转出得当,毫无生硬之感。最后,作者抒发了本次登山的感慨:“登山如是,人生何曾不如是?路向前,心坚定,终点就不再遥远。”以这两句富含人生哲理的话收束全文,干脆利落,令人回味。


总的来看,作者通过借助联想和想象,采用回溯、插叙、引用等方法,将现实与历史穿插、景物与诗文融合,使行文过程收放自如,既避免了行文的单调乏味,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提高了文章的品位和可读性。该书中的许多文章如《州官桥的前世今生》《从江河到大海》《时光里的红树林》等也具有类似的写作风格,也都是非常耐读的文化散文。


对《家住运河边》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作者对事物的描写十分生动逼真。其中,跟着作者走进《时光里的红树林》,就像看电影一样,能看到许多景物的栩栩如生的画面。例如,在该文的开头,作者就将茅尾海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登上海虾楼,居高临下眺望茅尾海,看到一条‘猫尾’在浪涛中摆动。这片海,早前叫‘猫尾海’,后来海里长了很多的茅草,便改了名字,‘猫尾’变成了‘茅尾’。”短短的两句话,就将茅尾海这一名称的由来说得清楚明白。对于红树林,作家又给我们展示了这样的画面:“我看到无边无涯的红树林,在海风的吹拂下,时而左右摇摆,时而微微弯腰,你挨我、我挨你地相互搀扶。”在这里,吹拂、摇摆、弯腰、挨、搀扶,这一系列动词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从视觉的角度把红树林写得动感十足,生动逼真,堪比电影的分镜头剧本,体现了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的艺术表达技巧。总之,通过33篇精选的散文,作者将一条文化的平陆运河深刻又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文笔的老道和思想的深刻以及对家乡的热爱跃然纸上。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5 11:02 , Processed in 0.1171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