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0|回复: 0

“省费十余载之光阴” ——晚清卢戆章的汉字拼音化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5 04: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费十余载之光阴”
——晚清卢戆章的汉字拼音化改革


来源:文汇报  唐诗诗 


晚清变法图强的时代背景中有一脉关于文字改革的思潮。彼时一位叫做卢戆章(1854—1928)的文人秉持“求学期以济世”的精神,参照西方拼写口语的拼音文字,萌生出改造汉字、简化文字的想法,以此发起了一场后世称之为切音字运动的文字改革浪潮。


鸦片战争以后,厦门成为近代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在来到厦门的欧美传教士中,麦嘉湖编纂了厦门方言词典《英华口才集》,罗啻、打马字等创制了以23个罗马字结合本地方言音韵形成的方言罗马字。当时中国的书面语形式是汉字书写的文言文,文言文和口语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系统。不论汉字还是文言文,对贩夫走卒、乡野妇孺而言都有识写障碍。方言罗马字可以让人快速熟读熟写,这就是影响深远的闽南白话字,又称话音字。


1854年,卢戆章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的一个小乡村,毗邻厦门的地理优势让其得风气之先,很早接触到了方言罗马字。18岁那年,卢戆章参加科举考试,只通过了县试,府试落第。他并没有消沉,转而前往新加坡专攻英文,25岁回厦门后帮马约翰(麦嘉湖)翻译《英华字典》,萌生了制作华英十五音的想法。“感欧美各国皆拼音成字,便恍然发改造汉字之宏愿”,卢戆章在把英语、话音字、汉字横列对排的过程中,发现话音字数字母合切为一字,甚占篇幅,有一日偶触心机,发现字母与韵脚(十五音)两字合切即为音。从此以后,“尽弃外务,朝夕于斯,昼夜于斯,十多年于兹矣,无非考究作字之法”。十余年尽心竭力,在三百左右腔字母之至简易平稳者中选了五十余记号,画为中国第一快切音字之字母,终于在1892年写成了可以拼写厦门话的切音字专著《一目了然初阶》,比1904年出版的第一本横排书《英文汉诂》还早了十二年。


卢戆章在自序中写道:“窃国之富强,基于格致;格致之兴,基于男妇老幼皆好学识理;其所以能好学识理者,基于切音为字”“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在列强的侵扰下,清政府风雨飘摇,士人们孜孜以求启发民智、富国强兵之道,改革文字来提升下层人民识字率这个方略应时代需求而生。卢戆章在鼓浪屿乌棣角、厦门六十四崎角招集船工、小贩等,用《一目了然初阶》进行教学,一时之间切音字风行厦门,效果显著。他又在此基础上删减提炼,于1893年出版了《新字初阶》。


随着西方语言观念的传入,“声音”观念逐渐兴起,时人对声音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观念。如李文治提出“情感通过声音来表达”的看法,认为传统的韵谱与音韵学因与口音疏离难以通行,南北方口语语言乖离,若实现语言统一就需要对自然声音进行研究。相对于象形汉字的繁难不便,这种观念的出现使切音字成为一种“天然”选择。“夫人有音,本于天性也”,对“天然声音”的畸重使文字成了语言的符契,语言成为更接近“本源”的表达符号:“有音即有言语,有言语然后有文字。言语之用达心意,而文字之用代言语耳。”


伴随着声音观念的兴起,学人纷纷模仿泰西诸国以二三十个字母相串成字、可以拼切土腔乡谈的拼音文字,制作本土切音文字。切音字以“言文合一”“字话一律”的方式打破口与心的隔膜,“上传于口、下达于心”,成了普及教育、启蒙民众的利器之选。据《清末拼音运动编年史》载,从1892年第一部切音字方案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的发表,到1910年郑东湖《切音字说明书》的成稿,切音字运动产生的著作不下30种,方案至少有27种。这些方案在声音上或拼合官话音,或拼切厦门音、吴音、福州音等某地方音,字母形体则有汉字笔画、速记符号、拉丁字母、数码等,不一而足。


在这样的文字改革风潮中,卢戆章开启了自下而上的荐字之路,希望煞费苦心创制的切音字能抵达朝堂,获得赏识。彼时工部虞衡司林辂存回福建省亲,路过厦门,见切音字在民间流行甚广,心生疑惑,了解后敏锐察觉这是解决字学繁难问题的便捷之法。字学浅易则识字之人多,字学繁难则识字之人少,启发民智要从文字改革开始。回京后,林辂存请督察院代奏呈文一封,向光绪皇帝推荐新字,“福建厦门,近时用卢戆章切音新法,只须半载,便能持笔抒写其欲言”。彼时正值维新变法之际,朝野内外设学堂、编译局等培养人才,林辂存抱着变法图强的心愿举荐卢戆章的切音字,总理衙门也开始处理此事,不料戊戌政变发生,考验切音字之事便耽搁了。


庚子年以后,官话合声简字占据主流位置,所谓官话便是一区域通行的标准语,如江淮官话、北京官话等,随着语言统一思潮的兴起,官话被认为是最适于推广全国的标准语言,一时之间各种版本的官话合声字方案被创制出来。在《一目了然初阶》中,卢戆章主张以南京话为正音,预想久而久之能改变各区域民众语言不通、互相隔膜的状态。1905年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主张颁定北京官话统一全国语言,男女老幼先习得本地土音切音字书,在此基础上学习京音切音字书,最终实现天下语言统一的目标。据此他1906年创制了官话切音字著作《中国切音字母》,并再次入京呈缴新书,彼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已改名外务部,卢戆章分别向外务部和学部递交了新著。


译学馆文典处的汪荣宝学识深厚,他看了卢著之后指出三处不足,包括声母不完全、韵母无入声、写法乖谬,判定其“难用为定本,通行各省”,随后译学馆把原书交给学部,学部转交给外务部,外务部退还给卢戆章。卢戆章荐书的路子一再受阻,所有计划均成泡影,便黯然离开北京,准备返回厦门。经过上海的时候,他把进呈本略加修改,编成了《北京切音教科书》和《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两书,由上海点石斋出版。之后他便远离朝廷,开始了无奈的民间推广之路。


纵观清末卢戆章的活动,其三十余载矢志不渝地改造汉字繁难的问题,“毕生汗血之资,倾而不顾”。周有光盛赞《一目了然初阶》是“自觉地提倡‘拼音化’的开始,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拼音化’的重大缺陷”。不仅如此,其观念中包含的笔话一律思想,可视作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以口语文的“被发现”开启了语文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3 11:45 , Processed in 0.0667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