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凌波微步 于 2013-4-7 10:04 编辑
(, 下载次数: 29)
今日本无事可记,一大早朋友有事来电,忙匆匆吃了早饭赶往市区,完事后又接到通知下午去看望已经回家的“呼吸机女孩”金凤,经不住想见金凤强烈欲望的驱使,我的中饭又被一碗芝麻糊给草草打发了。
驱车从金凤家离开后,阳光开始有些猛烈地照射下来,离金凤家不远,有一处叫“同兴里”的地方,再生说要趁此机会带我们去走走。一路无话,风很大,车窗外如金蛇狂舞般的树枝,刺眼的阳光,满眼的绿色,让我更加沉醉于这陌生的小山村,忘记了开口,直至再生指着一处说: “看,那就是横山,别看它不起眼,名气可不小呢。” 依再生所指远远望去,低低矮矮一排山没怎么引起我的注意,倒是山脚下那片错落有致的村子,让我不由得心生疼惜,那儿的某一个小窗户里,金凤是否一扭头就能看到我们急驰在田间小路上的车子,然后,漾开一抹羞涩的笑? 不管未来怎样,愿这位女孩的生命意志,能像这午后的阳光般耀眼,像这呼啸的大风般顽强!
离横山的东首近了,我们的眼球猛然间被一处庞大的宅院牢牢吸引,说它大,大到什么程度,我只能用低声的惊叹来回答。 这是陈春澜的家,它叫“同兴里”。 “陈春澜,又名陈渭,浙江上虞人,他生于清道光年间,卒于1919年,享年83岁。少年时期,即奔走于武汉、上海、上虞等地,做学徒,当“跑街”,始习经商之道,随后,又办货栈,开钱庄,终成商界巨子。晚年返乡,开发实业,富国利民;捐资兴学,培植人才,热心公益,泽被桑梓,不仅获得官府嘉奖,更为邑人交口赞颂”——这是百度上粘贴过来的资料,但不管贴再多,都不如一则信息能够让人对陈老终生不忘:他,筹划并创办春晖中学的人物之一,这所享誉全国的校园,最初便由陈老捐资兴建。
外出游玩,我不喜欢写游记,也从未为一个到过的去处回家“补课”,但是,也许就从今天这样一个阳光刺眼的午后开始,从我的右脚第一步迈过那高大而厚重的台门开始,从我端起相机,从镜头里仿佛一下子穿越至晚清这一江南大户的住所开始,也许我又在悄悄改变了。
只进得第一道台门,再生便在身后示意不再奉陪,而此时同行的另一位赖师傅,也一时不见了踪影,这一度使我的脚步在第二进台门前停滞不动,那古老的木质格子门,用手一推便发出“咯咯”的声响,正如事后“补课”时所知的那样,“……象是一个老者剧烈的咳嗽。八十九年前这幢大院的主人陈春澜咳疾复发,躺在这扇木门旁的一把藤椅上,就曾发出过类似这样的咳嗽”,而这个刮着大风的下午,人由花白的日光中忽然进入阴暗的中堂,一股冷气“倏”得钻入衣领,一颈背的汗毛瞬间根根竖立起来,风如幽灵般在各个角落自由进出,夹杂着各种奇怪的声音,使得这座老宅一时阴森恐怖起来。刚进得幽暗深邃的堂屋,被一对冷不丁跃入眼帘的蜡人吓得险些扔掉手中的相机,身后的木门又“咣当”一声被大风关上,更加幽暗的室内,只听得整栋房子发出“咯吱,咯吱”、“乒乒乓乓”、“呜呜”的声响,犹如无数阴灵的怒骂和哭诉。窗外阳光灿烂,窗内人已经鬼想连篇,欲哭无泪。
回头不是岸,极有可能是同伴的嬉笑,和回到家中满腔的失落感。而恐惧之中,仿佛又渐渐升腾起另一种声音和力量,开始召唤着我,将步子向前挪动,而不是尖叫着往回跑。“面对恐惧,如果你每次都选择逃避,你就永远战胜不了恐惧。而且陈老乃大善大儒之人,又怎会不知你的心是敞开的、恭敬的呢?去吧,去探知和感受你接下去将看到的一切吧……”这是每回内心遇到挣扎,我与自己对话的习惯,虽然每次不同,但每次都颇有成效。
于是,我的镜头,便开始在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每一扇墙壁和屋檐上,在陈老年轻和年老的蜡像上,在有风钻来钻去的窗格子间,在那间我甚至想坐在梳妆镜前唱上段小曲的闺房里,在主人的卧室和扶梯及游廊间,在假想自己也成了座上宾的主餐室,在恍惚产突然感觉人声嘈杂、身影晃动的大厨房,在所有印入我眼帘的,属于那个年代久远的物品上……肆无忌惮地停留。然后,“咯吱”声中推开二楼的一扇木质窗户,看着蓝天白云映衬下寂静的庭院,和斜对面底层东厢房正在凝神会谈的陈老、经亨颐及王佐的真人蜡像,这一刻,时空仿佛在一瞬间交错,恐惧感不知何时起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相反,停留得越久,越觉得自己其实与这座宅院,似乎在哪一段前世,有着一段无法分割的缘分。很多时候当我穿越脑海中的层层迷雾,我分不清自己是正在离开,还是回来。
静静的横山,它就这样看似庸懒地躺在虞北平原上不知多少年,它也许想不到,有一天会因为一个人而使自己名声在外。而这个人,此刻仿佛又戴着他那顶瓜皮小帽,身着竹布长衫,柱着拐杖,伫立在同兴里的天井中间仰望天空,回首自己传奇般的一生,他常说:如果当年不是因为路人的一块烂番薯,他早已在路边饿死了;如果不是邻人的那件破裟衣,他也早已在自家的破茅草屋里,在出生时就被那场寒雨冻死了。小时的困顿与艰辛使他明白,要永远知恩图报,不仅是于自己有恩的人,更应于所有人。而当我伫立在这座历经一百多年风风雨雨依旧昂然不倒的白墙灰瓦下,任那从横山上刮来的风,如吹动当年陈老那稀疏而又灰白的胡须一样,一遍遍吹起我的短发和衣角……如果你也在,你能感觉到,一位睿智老者静默于你身旁不远处的侧影,他告诉了你些什么,也许对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愿与你同行,再度迷失“同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