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33|回复: 1

上虞日报:10年点一灯,这一路上他们播撒了多少暖心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 21: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年点一灯,这一路上他们播撒了多少暖心故事

      去年12月28日晚上,“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举行了以“新时代、新志愿、新使命、新梦想”为主题的10周年年会。再过三天就是103岁的志愿者俞匡章老人专程来到现场,为“点亮一盏灯”10周年点亮了生日蜡烛。老人对记者说:董国光老师就是我爱心路上的领路人,我97岁那年加入到“点亮一盏灯”团队,就是被他们无数的爱心故事所感动!我现在这么大年纪还能有幸参加“点亮一盏灯”的活动,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经典案例之一 投身公益,缘起燕河岗


  2009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国光来到了海拔500多米的丰惠燕河岗采风。燕河岗从上世纪90年代末,因居住环境恶劣,村民十有八九已移居山下。山上只住着几位年龄偏大、腿脚不便的孤寡老人,79岁的王松堂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老人住在四面透风的原燕河小学内,一桌一灶,一张由两根竹凳搭成的床,外加一堆破旧衣物,捡柴生火做饭取暖,晚上靠点蜡烛照明。

  几天后,董国光冒着风雪,不顾山路崎岖泥泞,特地来到燕河岗,为王松堂老人装上了电灯和插座。回家后,写了一篇文章:《点亮一盏灯》。并把文章发在网络上,此文感动了许多网友,爱心源源不断涌来,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无意中推动着董国光走上慈善之路,发起了“点亮一盏灯”活动。

  从此,董国光每年都会组织多次活动去燕河岗,为王松堂老人打扫,整理衣物,增添床被,送去食品和日用品,和他拉家常,给他带去欢乐,直到2015年他去世。

  如今,团队把王松堂住过的地方修缮一新,改成了“点亮一盏灯”发源地纪念馆,每年都会不定期带新的志愿者上燕河岗,进行初心教育,燕河岗已经是志愿者们心中的“井冈山”。

经典案例之二 爱的传承,从受助对象到志愿者


  2012年初,当时沥海有个15岁的初中女生,叫小卿(化名)。体弱多病的她,遭受了家里多种变故,内心孤寂,与奶奶相依为命。她的喉咙里会不断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后续又没钱医治,就休学了,这让一向腼腆的她更不愿与外人交流。

  “点亮一盏灯”志愿者了解情况后,立刻带着小卿到医院就诊,在常规医院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在网络和新闻媒体发文向外求助,很多爱心人士获悉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使小卿住进了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一星期后,志愿者们买了手机、卡通熊、鲜花等礼物去看望她,陪她聊天,帮她解闷,和她一起合照。病好出院,在家又调养了一段时间,小卿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团队又安排了爱心人士进行结对。如今,7年多时间过去,小卿已经是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

  其实在四年前她就已经成了团队一名活跃的志愿者,她在学校里也经常参加一些志愿活动。用她自己的话说:既是提升自己的素养,也是为了传承志愿精神。“点亮一盏灯”这十年来,共结对学生389人,这批学生中很多都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不少都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点亮一盏灯”团队,反哺回报社会。


经典案例之三 一场满载爱心的演唱会


  2012年4月,上虞崧厦吕家埠村的吕红姑娘,被奇异的“家族病史”拦住了青春的脚步,家族里先后有6位亲人被相同的病夺去年轻的生命。吕红年幼时父母先后离世,靠奶奶抚养长大。吕红15岁时,查出脑部有一个瘤,压迫神经,在浙医二院动了手术,摘除了右眼球,装上了假眼睛。2010年8月,吕红再次发病,做了脑部手术。2012年1月19日,病又一次复发,在上海医院再次接受手术。手术后,她几乎高位瘫痪了。

  吕红的故事在媒体上发布后,无数的好心人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当年4月28日晚上7点,“点亮一盏灯”团队在青春广场专门为吕红一个人,举办了一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关爱生命——为吕红加油”的大型爱心演唱会,现场上千市民齐声为吕红加油!

  在众多爱心人士的资助和关怀下,吕红的病情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一年后的2013年5月,吕红脸色红润,精神状态很不错,并积极配合锻炼,曾一度可以靠双臂站起来。谁知吕红回家调养后,又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吕红的褥疮很严重,几乎命在旦夕。团队立即把吕红送进了医院,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褥疮奇迹般地好了。赶在吕红出院前,志愿者为吕红的房间安上了空调。

  2014年6月7日,吕红终究逃不过家族遗传病的厄运,悄然离去。尽管大家无法改变吕红的命运,但在有爱心关怀的800多个日子里,吕红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也感受到了众多人世间的温暖。“点亮一盏灯”团队也正是通过这一次大型活动,从网络爱心活动走到了人们视线里,开始引发社会关注。

经典案例之四 视麻风病老人如亲人


  在上虞皮肤病防治院银山住院康复部,里面住着十几位曾经的麻风病患者。他们多是上世纪80年代入住,治愈后无家可归,长期居住在医院,现在都上了年纪。他们有的失去了一条腿,有的失去了一双手。由于人们对于麻风病有着莫名的恐惧,这里几乎与世隔绝,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也一个接着一个在离世。

  2012年初,“点亮一盏灯”团队获悉了这些麻风病老人的现状,负责人董国光当即承诺:“今后我们都会定期来看望您们的。”

  自2012年之后,志愿者们与老人们结下了帮扶对子。每到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节等,团队都会提前策划,安排志愿者们前去看望慰问老人。除了送去各种应节礼物外,志愿者们像儿女般地与老人促膝谈心,还常常自编自导节目,为老人们带去欢乐。

  这样的结对已经持续了整整8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这里的每一位老人都已经为志愿者们所熟悉,同样,老人们也对经常去看望的志愿者牵肠挂肚。

经典案例之五 赴甘肃开展“阳光冬衣”活动


  2014年,“点亮一盏灯”团队通过《兰州晨报》得悉,兰州有8个贫困县22个乡镇的2600多位五保户急需冬衣,于是立刻发动志愿者打包整理出1750件全新棉衣,在当年10月15曰,通过《兰州晨报》为甘肃的农村五保户寄去。后来得知冬衣的缺口还比较大,为解决五保户的实际困难,团队又召集20多位志愿者,花了一个上午时间,打包整理归类了100箱全新冬衣发往兰州。

  同年11月8日,《兰州晨报》邀请董国光在兰州大学举行一场大型公益报告会,分享公益理念和经验。董国光以《天天向善,人人向善》为题,讲述并分享了五年来做民间公益中感人至深的帮扶故事,传递着慈善的力量。为了保障棉衣尽快送到老人手中,公益分享会结束后,立刻出发,经过5个多小时的行程,于晚上7点多,到达张家川县城。11月9日一大早,出发为各村受助老人送棉衣。

  同年10月,团队把募集到的2000件全新冬衣邮寄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不久又远赴实地把这2000件全新羽绒服一一送到藏族同胞手上。

经典案例之六 志愿精神“灯火燎原”


  2018年7月,“点亮一盏灯”团队在e游小镇路演大厅,举行“灯火燎原”志愿精神讲习所第一期的公益分享。特邀国内资深公益人士许田老师主讲《公益发现之旅》。董国光在刚开启这个活动的时候这样说:“只有大家思想同步了,步调才会一致。只有思想凝聚在了一起,公益的力量就会无穷无尽。一个人走得越快,会越孤独。只有无数人一起走,才会听到雄壮的脚步声,这是力量的源泉。许田老师今天是一根火柴,这会场是火柴盒,将点燃的,是我们不曾点燃的思想!”

  继国内资深公益专家许田之后,又分别邀请了金华市小脚丫基金会副理事长、心舞工作室理事长胡芳,永康阳光爱心义工协会会长徐美儿,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等来上虞,分享他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的感人事迹。这些公益大咖和道德模范来到上虞,和上千的学生和志愿者作了爱心分享,很多学生听后纷纷表示,要做立德养正、服务人民的时代先锋。

  董国光表示:“我们上虞的公益慈善事业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希望以这样形式的分享为契机,更多人一起来倡导公益、关心公益、参与公益,更多地激发爱心、投入爱心、奉献爱心,让生命更有意义,让公益之花、和谐之花在上虞大地开放得更加绚丽!”


经典案例之七 史军床头挂了9张生日合照


  风华正茂的丁宅帅小伙史军,2009年末因意外事故受伤,颈椎骨折,造成高位截瘫,头部以外都不能动弹,至今一直躺在床上,无论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给家庭带来深重的灾难。

  2011年,“点亮一盏灯”团队知悉史军家的困境后,马上伸出援手,及时给予了帮助。一位企业家提供了一张自动翻身的医疗用床;志愿者“银龙鱼”大哥与史军结了对,每月提供生活费;别的志愿者也时常带着金钱和礼品前去看望,给这一家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2011年年末,志愿者送去年货,志愿者“凌波微步”与史军聊天中问起生日在什么时候,然后作出一个决定:每年你生日时,我们一定赶来为你过生日。志愿者一诺千金,说到做到,从此每年史军生日农历四月初六这天,大家都会从各地赶来,聚集在史军的病床前,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吃蛋糕,陪史军度过快乐的一天。每年拍的照片会选出一张印出来,做好镜框挂在墙上,这些照片共有9张,整整齐齐地挂满了史军的床头。

  除了给史军过生日,从2011年起,团队专门结对史军,每月资助他生活费300元。史军父亲因肺病手术住院治疗遇到经济困难,或者每年桑葚上市的时候,团队都会及时援手,也会帮史军家吆喝摘卖桑葚。2017年的时候,一个晚上就帮史军家卖出了618筐桑葚,解了史军家的燃眉之急。


经典案例之八 免费集市,传播善意


  为了纪念、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助力上虞“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建设,为避免浪费,提倡节俭,让闲置物品找到好的归宿,提升物品价值,为弘扬人与人之间更和谐的互助、友爱、诚信、仁义、为善的情怀,从2017年起,“点亮一盏灯”团队每年都会在雷锋日或者其他特殊日子,不定期举办免费集市,为剩余物品创造价值,为民众构建美好的风俗良秩。

  “免费集市”作为公益行动,就是号召人们把自己家里的闲置物品拿来免费送给需要的人,或者到集市上免费给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免费做食品送给人们品尝,免费教授人们某项技术。集市上一切都是免费的。只要有想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摊主或现场志愿者。

  董国光表示:做免费集市,“点亮一盏灯”是想搭建一个闲置物品流转、爱心人士互相交流的集市,各尽所能,各取所需。送出的同时,你得到的是快乐。得到物品的同时,会助长更多公益心的萌芽。如此循环,犹如蝴蝶效应,免费集市存在的意义就越大。如今,上虞诸多中小学校都在仿效开展类似的“免费集市”活动。


经典案例之九 乡愁上虞“关爱老街”


  乡愁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更是一种信仰。乡愁之于未来的作用,在于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乡愁之后,去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去追问一个人活着的理由。乡愁不是小小的心情和感受,而是一种对家乡的爱,以及将这种爱波及开后的对世界的爱。

  “点亮一盏灯”管理层意识到,是不是该出发去寻找将要消逝了的乡愁呢?源于此,从2016年起,“点亮一盏灯”就发起了乡愁上虞“关爱老街”的活动,一方面,通过前期走访的文字和照片来展现当下老街的乡土风貌,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留守在老街里面的孤寡残疾老人、病患家庭、特殊困难家庭的乡音乡情,来激发起曾经从每一条老街走出去的人的回忆,激发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从而在此基础上,带着乡愁去关爱老街,关爱现在住在老街里的一些需要帮助的家庭。

  活动开展以来,已经到上浦、汤浦、谢塘、盖北、小越、长塘、永和、崧厦、丰惠等老街开展过活动,并且还将继续开展。


经典案例之十 在云南红河建立爱心基地


  2017年6月,董国光率领志愿者们,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架车乡开展公益活动,驻点牛威小学。这所小学共有154名学生、8位老师,是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部分学生家庭住址分散,有的步行需要2至3个小时。学校的图书室里只有些过时的科教书本,没有合适的课外书可以让学生阅读,篮球场的水泥地已经坑坑洼洼,全校唯一一间厕所是泥土垒的,石棉瓦的屋顶早已烂穿。

  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前期走访后,团队马上在当地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在牛威小学成立爱心实践基地,之后就开展了结对贫困学生,关爱附近村庄里的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病患家庭,走进当地的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上新年礼物。

  之后,团队长期关心着牛威小学的学生们,为这些孩子们每人提供春秋季校服和一双运动鞋。汇去爱心款资助学校改善食堂环境,资助学校充实图书室图书。资助学校开展文体活动的设备等。

  团队除了在云南红河和大凉山,另外还去了新疆阿瓦提县,河南、安徽等地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经典案例之十一 冬至日“崇敬英雄”


  每一年冬至崇敬英雄、追念英雄、祭奠英雄们,已经成为“点亮一盏灯”团队志愿者的必修课。从2016年冬至起,“点亮一盏灯”团队都会组织志愿者到龙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崇敬英雄”活动。

  冬至,上虞民间多祭祖。祭祖,如同它所体现的孝道和师道一样,真正是承前启后的作用。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民族和平,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源自他们的牺牲,我们能忘记他们吗?绝不能忘记他们!正是因为有些记忆,永不能忘却!所以“点亮一盏灯”团队以民间公益组织的名义向英烈们致敬,向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壮烈牺牲的英烈致敬,展现了一个民间草根组织在和平时期的价值提升。

  2019年冬至,“点亮一盏灯”又隆重开展了崇敬英雄的活动,深情悼念曾经在这里战斗过,为了解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他们的无限哀思和敬仰之情,告慰革命英雄的在天之灵。

  团队负责人董国光表示,“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发扬奋发有为的革命精神,描绘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图,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对英雄的崇敬,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 21: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7783548287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2 15:12 , Processed in 0.0678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