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8|回复: 0

跳跃在心间的故乡情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3 20: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硕林
跳跃在心间的故乡情愫


  当初离开汤浦的时候,心里并没有难舍,反而是一种急切。那一年,十七岁,正是芳华四溢而又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听惯了小舜江边的江涛波浪,看惯了永元秀塔上的蓝天白云,闻惯了后畈口田野上的稻香麦黄,又走惯了老街还有赵房弄里的石板鹅卵,心底突然萌生出想去看看汤浦以外星空世界的念想来。

  虽然这念想在当时有些不着边际,但当有一天我拿到了老县城一所技工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就像一间沉寂许久的黑屋突然在顶棚上揭开了一块小瓦片,我的心被希望之光照亮了。

  户粮关系是人与居住地一种法律关系的身份认定,是与人本身同等重要的外在凭证。然而,一张小小的车票,将把我的户粮连同尚未长透的躯体一起,从一个山区小镇送往一个曾经的县城,未曾想,这将是一次与汤浦割断法律关系的出行。

  转山头是公路进出汤浦的转折点,从汤浦老车站到转山头这截公路,是当时汤浦最长的一条路。我曾经无数次地以望断天涯路的姿态,在老车站远远地眺望班车从尘土飞扬的山边露头或消失。那天,汽车咳嗽般地启动又吃力地前行,离转山头越来越近时,汤浦的背影也渐行渐远。转弯的瞬间,永元秀塔的身影顷刻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但我来不及去感怀,我的心思早已朝向外边。我同样想不到,这是我人生的另一次“脱胎”之行。这一别,汤浦便成了我的故乡。

  记得当我第一次从老县城回汤浦的时候,发觉那条伴我十多年的赵房弄变得短而窄了,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什么叫“开眼界”。而每一次回汤浦,第一眼最想看到的无疑是那座永元秀塔了。看到她,我才觉得我已向故乡报到了。登上塔山,绕古塔环行,算是行回乡的正式礼。抬头仰望,古塔依然高昂坚定而气势不凡。塔顶之上,天依然那么蓝,白云依然那么迷恋地飞来。伸出双手,相拥古塔,犹如拥抱了故乡,亲吻了故乡的额头。看着四周延绵的青山,以及散布在山边田野间的村村落落,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就像星星一样跳进我的心头。

  小舜江故道仍然守着汤浦老街不离不弃,水面仍然泛着旧时的清波,把时光推向久远。从塔山俯瞰汤浦老街,那些簇簇拥拥的旧房黑瓦,浸润着岁月的沧桑,更维系着我浓浓的血脉。这是我的生养之地,也是我人生旅程的开启之地。每一次穿行汤浦老街,自然地会回想起旧时老街的景况,远去的喧闹与闲静都会浮映在脑海里。

  赵房弄口不远处,是曾经的肉店,斩肉师傅边打秤花边眯着眼睛算价钱的形象,记忆里仍然生动,嘴里唱着“那——肉斩——啊——”的歌声。

  副食品店的旧址,似乎还能闻到汤浦月饼等传统茶食糕点的香味,以及咸鲞、酒酱的杂味,细听似乎还响起票夹来回的穿梭声。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酒酱柜王先生 “一来一、二来二”的唱卖,悦耳而动听。

  在所有老街的往事中,洋车店(缝纫店)是我挥之不去的记忆。说是洋车店,其实里面还有刻印章、修钟表、做鞋补鞋、弹棉花等行业,甚至还有夏天做蚊香。当然,最主要的是我们这些职工子女可以自由地进出店里,或哭或闹、或嘻或哈,有时还随意地与父辈师傅们开没大没小的玩笑。这般宽松在所有老街商店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一路陪伴我们从幼年、到童年、到少年的成长。有时,反倒认为自己是从洋车店里走出去的。

  每一处弄堂口,都是街市生活的触点和气孔,曾经有无数迎来与送往在这里集聚,又有无数的回归与守望在这里交汇。走过一个又一个弄堂口,又自然地会回想起弄堂里某某家的台门、侧屋、烟囱,还有某某家门前葡萄挂棚的那份沉重与诱人,以及某某家小院丝瓜开着黄花往上爬的那份缠绵与了意。有时,又似乎还有母鸡带着小鸡刨食时的欢畅和咯咯唤小鸡的悠闲。

  只是,汤浦老街也与众多老街一样,被时间慢慢压缩了存在空间,被岁月渐渐地稀释了生活气息。那些老店,有的已闭门几十年了,有的已改作了住房,很多都已不复存在。弄堂里的很多房子已上了锁,很多台门也是半虚着门。老街的人,有的搬到了新街,有的住到了城里,更有的去了省外甚至国外。虽然身处各地,但每年的正月初一,关帝殿祈愿、吴家祠堂拜祖的场景里,总会见到久别的乡亲、族人、同学、旧友,自然地会有一种激动在心头。

  与故乡一别,已是四十年的光阴。我一直以为,四十年足可以洗涤我身上有关汤浦的印记,但当我在微信上回听自己的语音时,满口都是汤浦话或带着汤浦味的语音,这让我终于相信:我的身上早已烙上“汤浦”两字。因为对故乡的熟知,所以,每一次的追寻,总感觉那些逝去的事物余温尚存、余音仍在,我与汤浦的情感也从未割断过。

  几十年来,我选择了文学的形式,创作并发表了《小舜江渔歌》《千古悠悠小舜江》《小舜江恋曲》《山水汤浦》《舜水秀塔系乡愁》等故乡系列散文,以及以汤浦老街为背景的小说《搜街》和网络历史纪实小说《小舜江匪事》等,用朴素而又充满情感的文字去描述故乡汤浦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表达对故乡汤浦的深情眷恋,以及对故乡汤浦取得成绩的热情赞美。

  我想,这既是对故乡的一种推介,也是我回馈故乡最好的一种方式,算不得丰厚,却是真挚的。或许,这样的回馈以后还会有,因为故乡汤浦的情愫始终在我的心底里跳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11:59 , Processed in 0.0808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