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3|回复: 3

谢高华:一位勇敢的改革者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4 08: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当年的勇气和担当至今令人感怀动容
谢高华:一位勇敢的改革者走了
记者 翁浩浩 吕玥 于山
中国义乌网记者 龚望平 蒋守洋 龚书弘


  他当年的勇气和担当至今令人感怀动容

  谢高华:一位勇敢的改革者走了

  本报10月23日综合消息 (记者 翁浩浩 吕玥 于山 中国义乌网记者 龚望平 蒋守洋 龚书弘) 一位勇敢的改革者走了,但他催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事迹将永载史册,他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将永驻人心。

  10月23日下午,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改革先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原副书记谢高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3日14时去世,享年88岁。当天15时许,记者分别致电谢高华的家人和前同事证实了这一消息。晚上,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发布的讣告中说,遵照谢高华同志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得知谢高华去世的消息,他生前工作过的义乌、衢州等地干部群众深感悲痛,久久难以释怀。大家表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书记”的精神,敢于担当作为,在新时代为改革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1931年11月,谢高华出生于衢州,曾担任义乌县委书记、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谢高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今年9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谢高华成为了全国300名“最美奋斗者”之一。

  从贫瘠小县到“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义乌的发展堪称传奇。这场变局的开端,与谢高华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初期,他坚持群众需求就是第一导向,打破条条框框,以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担当,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果断提出“四个允许”的政策,首创“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带领全县干部勇敢坚持、积极作为、精心培育,从而催生了义乌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的改革发展树立了榜样。

  面对各种赞美之词,谢高华却说:“义乌市场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义乌人民创造出来的,它凝结着历届义乌党委、政府精心培育的心血。”至今,谢高华在义乌没有一处房产,没有一间商铺,也未持有任何义乌企业的股票。就连有一次在上海工作的孙女想到义乌考察市场,他也一再叮嘱,不准打着自己的旗号在义乌谋便利。

  10月23日18时许,记者见到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代经营户冯爱倩时,她已哭红了双眼,家人在一旁不停地安慰。当天下午,得知谢高华正在医院抢救,她赶紧叫家人安排车辆想去探望,可还没来得及出发,就被告知“谢老走了”。那一刻,她的泪水止不住往外流。

  “快40年了,我们义乌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这位为义乌市场‘开天辟地’的好干部。”冯爱倩激动地说,“我们做人做事要低调”“我是人民的儿子,做人不能忘本”“有党和国家的政策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要多干事去回馈社会,不要忘了初心”,“老哥”谢高华对她说的这三句话,她一直牢记心头。

  37年前,摆地摊的冯爱倩曾因在县委机关大院外当街拦住谢高华诉苦而出名。“有人说,如果当年我没有这么做,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其实,义乌市场能够在全国率先开放,应该感谢当时谢书记的敢于担当和为民情怀,而我只是义乌市场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直接受益者之一。”冯爱倩说,最近,她在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旧址公园又租下一个摊位,打算重新摆摊经营,“不为别的,就为‘老哥’对我说的那句:不要忘了那份创业的初心。”

  的确,人们不会忘记,1982年9月,义乌县委作出决定: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并由义乌县政府发出通告。这是全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和专业市场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噩耗传来,《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一书的作者之一何恃坚无比悲痛和惋惜。他告诉记者,他曾亲眼目睹谢高华受邀回到义乌、市民们自发赶到高速路口迎接的热烈场景,感动之余,他开始去了解这份“民意”背后的情感,并萌发了为谢高华写书的念头。前段时间,衢州、金华等地多部门组织了学习传承谢高华精神的活动,他多次参与,每次聆听大家分享与谢高华有关的故事都会再次为之动容。“谢老虽然离开了,但传承好他的坚定信仰、民本情怀、创新担当,义乌才能始终勇立潮头。”何恃坚说。

  谢高华曾担任衢州市乌溪江引水工程总指挥,这项造福金衢两地的水利工程,建成后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没有乌引工程,我们不可能种那么多地。”水稻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的龙游县种粮大户董红专说,整个龙游南部的水田几乎都是由乌引工程灌溉的,“听到谢老去世的消息非常难过,我们很感激他,种水稻的人不会忘记引水人!”

  “真的非常突然!”在谢高华的老家——衢州市衢江区横路办事处贺邵溪村,村党支部书记傅诚听闻噩耗后不敢相信。“谢老为我们村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好建议,他一再叮嘱,农村要加快发展,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农闲旅游。说起谢老,村里人都竖大拇指。”他哽咽着说。

  长期研究义乌专业市场发展、曾在义乌市委改革办挂职的省委党校副研究员杨志文对谢高华十分了解。他评价,谢高华始终心怀人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谢高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胆探索、敢为人先,义无反顾地闯、坚定不移地干,带领人民群众将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基层党员干部唯有如此,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才能得到历史和人民的肯定。”杨志文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08: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高华的最后时光——即使卧病在床,仍每天关注义乌
钱江晚报记者 张蓉


  10月23日,原义乌县委书记、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谢高华在杭州浙江医院去世,距离他89岁寿辰仅差一个月。

  谢高华一生敢为人先,为义乌的发展书写了一部传奇,而在离开人世前的最后半年,他仍牵挂着那里的点滴。

  每天关注义乌动态

  在浙江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科的一间病房,谢高华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这间20来平方米的房间里摆着两张单人床,从今年4月以来,谢高华就睡在靠窗的一侧,抬头便能看到窗外碧绿的树木。曾经,这里的衣柜塞满了书,书桌上摊着笔墨纸砚。

  尽管疾病缠身,88岁高龄的谢高华仍旧读书练字,并时刻关注着义乌的动态,一天不落地看从义乌寄来的《义乌商报》。

  23日,平静又安详的生活戛然而止。

  “早上他病情忽然恶化,被送进ICU病房,抢救了很久,还是没能把他拉回来。”照顾谢高华半年多的护工刘大姐心痛地说,“昨天,老人家还问我这几天的《义乌商报》有没有寄来,一直牵挂着。”

  梦里也牵挂国家大事

  在病房里的半年,除了家人,也有不少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媒体记者来看望谢高华。从其他人的只言片语里, 刘大姐才知道,自己护理的这位老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一位老党员、老干部。

  “他性格很直,是一个劳心的好人。”刘大姐说,最近几天,每到凌晨两三点,谢高华经常会说梦话,“我也听不太懂他说的具体内容,但都和开会、看报告有关,他心里牵挂的事太多,都是国家大事。”

  “我能感觉到他人在医院,心却另有牵挂。”刘大姐劝过几次,没有用,“他总说自己还想做点事。”

  在医院,只要身体状况好一些,谢高华就翻翻书、练书法、看各地新闻,或者和医护人员聊聊天,讲述自己以往的经历。面对大家的夸赞,他总是谦逊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天气好的时候,他也会坐上轮椅,让家人推着到楼下转一转。

  今年的国庆阅兵,谢高华受到了观礼邀请,他一度想去北京现场看看,可最终身体状况阻拦了他的脚步。

  走的那一刻很安详

  刘大姐记得,今年4月,谢高华刚从衢州转入浙江医院时,整个人骨瘦如柴,脸色煞白,几乎说不了话。“后来他慢慢恢复起来,脸色也好了一些。”

  刘大姐说,老人家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他不喜欢抽血,每次一听要抽血,他就摆手,说“我这么瘦,哪里还有血可以抽”。一旦心跳加快,他会变得很紧张。

  谢高华的突然离世让护工刘大姐也难以接受,只是抹眼泪。她很难相信前一天还和自己说说笑笑的老人,就这样“睡”了过去。

  浙江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科的一位医生介绍说,最近这段时间谢高华的状态一直不是很好,他似乎心里也清楚,“其实,他进入浙江医院时身体就很虚弱,但他一直坚挺着,维持的时间已经足够长。只是这次由于综合原因,病情恶化很快。好在,抢救过程中他一直都是睡着的,没有痛苦。”

  这位操劳一生的改革先锋,告别世界的那一刻,很安详。

  (本报杭州10月23日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08: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高华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李攀
  
        好干部谢高华走了。
  在今天看来,谢高华俨然已经成了一个传奇、一个时代的符号。走市场访商户、到工厂进车间、跑乡镇寻农家,义乌百姓口中一心为公的亲切书记是谢高华;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敢闯敢试、敢于担当的坚毅身影也是谢高华。他的金句流传,他的故事远扬。
  去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谢高华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获得“改革先锋”称号。40年来,放眼全国,获此殊荣只有100人,而在浙江也只有7人。今年,谢高华再次入选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如今,谢高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斯人已逝,风范长存。缅怀之时,我们感谢他留下了如此丰富的精神遗产。
  敢于解放思想,突破固有樊篱。1982年的义乌,农民想经商,政策不允许,51岁的谢高华就在此时调任义乌县委书记。关键时刻,谢高华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担当,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提出“四个容许”——容许农民经商、容许长途贩运、容许放开城乡市场、容许多渠道竞争,率先探索“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牢记初心使命,恪守为民情怀。谢高华所做的一切,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部都是为了百姓的利益。不论是冲破藩篱、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决策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还是奔走廿载、不辞辛劳建成“江南红旗渠”,谢高华都坚持实事做实、把好事办好,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幸福。直到87岁,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仍觉得“有遗憾,那就是为人民做的事还是太少了”。
  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作为。立足实际,敢于担责,不瞻前顾后、不患得患失,是谢高华最鲜明的特点之一。谢高华曾明确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可不要乌纱帽!”多年后,谢高华回忆说“当时改革非常难,我就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
  树立实干导向,锤炼优良作风。谢高华的决定从不是随便作出的。当经过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搞活市场符合当时中央发展商品经济的精神,谢高华果断提出“四个容许”。后来,在建设乌引工程时,谢高华与建设者们一起吃在田头、住在工棚,白天和干部群众在泥地里干活,晚上经常开会到凌晨。退休后,谢高华积极投身慈善等事业。
  两年零8个月,谢高华在义乌任职时间并不长,但这段短暂的经历,成就了义乌。在义乌走向繁荣兴盛的征程中,谢高华的功绩不能被遗忘;在国内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浪潮当中,谢高华的名字将永远闪耀。
  让我们再次向谢高华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继承他的精神遗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汇聚起新时代浙江改革发展的澎湃精神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08: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采访过的谢高华走了,我很怀念他这位共产党人用一生阐释初心和信仰;人们敬重他,怀念他,并期盼有更多的谢高华
本报记者 史春波/文 俞跃/摄

本报记者史春波(左)采访过谢高华。

  2018年2月初,本报记者采访过谢高华。

  昨天下午,谢高华老人走了。这让我想起在他家的一个下午的聊天,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去他家,进门不用换鞋

  去年二月初的一天,下着雨,天气特别冷,我和摄影师俞跃敲开了谢高华家的门。这是一个简陋的老小区,谢高华退休后就一直住在这里。对于住,他没什么要求。

  采访他,已经联系了好几次,因为晴天,他都要到外面,到农村转转,和农民聊聊。趁着下雨,不能外出,他说:“你们来吧。”

  约好了下午两点,中午的时候,他就让人来电话说,他已经在了。

  “欢迎欢迎”,他来开门,一双精瘦的手握着我们,很有力。

  他穿着红毛衣,和很多老人一样,他喜欢这个颜色。内穿白衬衫,还打了一条领带,外面是西装,很正式的着装哦。

  进门换鞋,是最基本的礼貌,更何况下雨,我们的鞋子沾了很多泥,但,很快被谢高华阻止了。“来我家不用换鞋。”他说,这也是他的规矩。“我自己就是农民出身。”

  他的忘年交邹跃华笑着解释说,谢老的农民朋友多,早几年还经常来看他,脱鞋子多麻烦。

  “信仰”挂在墙上,更印在他心里

  客厅堆着书报,很随意,最醒目的是墙上挂着的两个字:信仰。

  我问他为什么要挂这两个字,他说,人要有信仰,但是现在的很多人已经没有信仰。

  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中间有一会儿的休息。他直面问题,无所不谈,从小商品市场怎么样发展,他怎么样用人,到他对当下的忧虑,对改革的思考和期盼等等。

  他口音很重,有时候不会马上回答,烟抽得很凶,几乎不断,经常凌晨一两点睡觉。

  在对话里,印象深的是:我问他,义乌人要给你立碑,你为什么拒绝了。

  他连连摆手说,不敢当不敢当。“我们没做什么,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谈企业,他说,“我没办过企业,但是,我们了解办企业的难。”

  谈为官,他说,要多到基层,要结合实际,多做调查研究。这个很重要,和以前相比,现在做得还不够。

  谈改革,他说,“改革开放,不仅要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好,也要把教训总结好。”

  面对社会转型期,他也不回避问题和他的担忧:“现在有的人钱多了,精神跟不上。”

  谈到对自己的评价,他有点犯难

  很多人要给他写传记,都被他谢绝了,“我死了以后你们随便写”。

  只有谈到对自己的评价时,他才有点犯难。“这个有点难。”“我很知足,要说遗憾,就是为人民做得还不够。”

  ……

  我们一直聊到了天黑。他邀请我们在他家吃饭,“菜随便一点。”

  在我们聊天之后的一年半多时间里,我也常看到谢高华的新闻,他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和认可,参加了多次国家的盛典。没想到,他的身体也不行了。

  谢高华虽然走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依然是鲜活的。这位共产党人用一生诠释初心和信仰,人们依然敬重他,怀念他,并期盼有更多的谢高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07:58 , Processed in 0.0599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