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电影,以《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国庆献礼片的表现最为抢眼,根据阿来新作《攀登者》拍摄的同名电影,目前票房已逾10亿元大关。 “1960年我们为什么要去攀登珠峰?为什么如今的我们缺少冒险精神?” 10月19日,著名作家、电影《攀登者》编剧阿来出席第五届浙江书展暨2019宁波读书节,与读者面对面分享攀登者的故事。他说,写《攀登者》就是写中国精神。
全新英雄主义力作
●记者 童 波 文/摄
全新英雄主义力作
10月19日,从早上9点开始,宁波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中心舞台就开启了一波又一波的读者见面会。下午2点30分,当藏族作家阿来与读者分享攀登者的故事时,整个现场显得格外的安静。
阿来成长于四川藏区,对雪山有一种天然的情感。他喜欢远足、登山,在四川登过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访问过那里的自然和生命。
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去攀登珠峰?阿来说,上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始终无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巅,包括马洛里在内的英国人数次在北坡折戟,以至于他们得出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1960年,王富洲任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突击队长,与贡布、屈银华、刘连满从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冲击顶峰,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壮举,为世界登山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为当时他们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国外有些人认为中国人并没有登上珠峰峰顶。隐忍15年后,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珠峰峰顶。
“自明清以来,除了徐霞客、齐周华、袁枚等旅行家外,中国人普遍缺乏登山、探险等户外运动,缺乏对自然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六七年前,阿来有机会采访了新中国的第一代珠峰攀登者,这成为今天电影《攀登者》的原始素材。
阿来说,他采访的人物包括1960年冲顶的四人组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以及1975年登顶的女登山家潘多在内的重要人物,在接受采访后的一年内,他们相继去世。
采访时,阿来见到刘连满,一握手,发现他的几个手指没有了。王富洲在病床上伸出手来,一握,手也是残缺的。屈银华一脱鞋,半个脚掌没了。
“写《攀登者》就是写中国精神。”阿来说,登峰是用身体去感触自然界的伟大,使自己人格与意志得到升华。有了这样的过程,登高才是有意义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登山,是我们自古以来首次用科学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山川河流。当时正是国家极其困难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饭都吃不饱,在那样的情形下,攀登珠峰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才是激发他本人兴趣的地方。人的意志、国家的力量让攀登珠峰这种不可能最后变为可能,彰显了英雄主义精神。
电影《攀登者》,这是阿来第二次当编剧。“登山英雄站在山脚下,他们也是平凡的人。人在极端的环境下也是有情感的,经历了肉体的极限、精神的极限、从肉体到精神的浴火重生,一个平凡人瞬间成了英雄。这是我对登山最基本的理解。”阿来说,电影《攀登者》加入了影视创作中其他人对登山的理解,而小说《攀登者》则完整地呈现他对登山最基本的理解。
把最深的爱留在故乡
七八年前,阿来开始在青藏高原上行走,用相机记录了上千种植物,并把每一种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等我七八十岁时写不了大作品时,会为每一种植物写一篇文章。”
“故乡是我们抵达这个世界深处的一个途径,一个起点。”阿来说,在成为作家之前,他从事过六七份完全不同的职业,做过农民,在阿坝州修水电站的时候,报名成为了一名拖拉机手,当过中小学老师,当过期刊编辑。从事写作两三年以后,他就觉得这是一件值得一辈子都做,保持充分的热情去做的事情。
2018年,阿来的中篇小说《蘑菇圈》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他也成为四川文学界首个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冠王”。
阿来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他从小熟悉的藏区为题材。他说:“文学总是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故乡是写作的情感动力。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书写青藏高原上的每一片土地。但是这个故乡也是越来越大的,就是过去是那个村,后来是那个县,现在可能变成了更大的一个区域。”
2018年,央视播出了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拍摄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镜头对准了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作家讲述他们的故乡故事,是一件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新的乡愁,必须不断用自己的行走、写作来印证自己跟故乡之间的关系。” 阿来告诉记者,以故乡作为自己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和背景,国外最著名的有美国作家福克纳、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等,中国则有鲁迅、老舍、沈从文、莫言、贾平凹等。但实际上他们的创作也并不全都局限在故乡,而是以故乡作为重点和核心。事实上,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有故乡情结的,作家中的大多数人也是如此。“越是给自己生命留下深刻印记的地方,就越容易成为作家笔下的重心。”
“绍兴是名士之乡,历史上出过很多作家,当下的作家可以多学习学习鲁迅先生,多写写自己的故乡。”阿来说,故乡是让人最熟悉的,但关于它的文化、它的历史和它的故事,需要我们理性而深刻地去理解,并通过这片土地来认识世界。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这也给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素材。
在阿来看来,现在很多年轻作家喜欢写科幻、玄幻、穿越、都市等题材的作品,故乡正在写作群体的笔下逐渐模糊,这个时候,更需要有作家去勇敢触碰故乡的隐秘与疼痛,写出震撼的、可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