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0|回复: 0

一把伞的漂洋过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7 1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yrb2019100100011v01b002.jpg

 本报记者 何静媛

  “伞艺小镇”列入第四批省级培育类特色小镇名单!9月26日,浙江省重大项目暨特色小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传来喜讯,让友谊菲诺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苗芬分外欣喜。

  从事制伞行业30多年,她见证了崧厦的伞业发展史,更参与书写了其间浓墨重彩的篇章。

  “全球三把伞,一把崧厦造。”如今,有着“中国伞城”美誉的崧厦镇,拥有制伞企业1400余家,18个伞业专业村,年产各类成品伞6亿把以上,伞业产值超百亿。谁能想到,五十年前,崧厦的伞业起步于走街串巷的修伞匠。

  从修伞绷伞到

  伞企遍地开花

  上个世纪60年代,崧厦一些农户为了挣点零钱补贴家用,便利用农闲时间外出修伞绷伞。亲帮亲、邻带邻,渐渐的,修伞绷伞的人越来越多,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上个世纪70年代的崧厦,人们在家里开起作坊,生产粗放型的雨伞。当时崧厦根本没有制伞材料和配件可买,大家只能想方设法托关系从上海、深圳等一些大厂里搞来废次品、边角料,拼拼凑凑组成雨伞;有的买来白坯土布,用土方法染色成为伞布面料,自染的面料靠太阳晒干,色牢度很差,碰到大雨就会褪色。

  吕苗芬也是从经营伞布起家。上世纪80年代末,吕苗芬从家里裁缝伞布,再到伞件市场上去卖起步,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每天一早,她用自行车驮上两蛇皮袋伞布,骑上10多里,到集镇上摆地摊。考虑到来回不便,也不想错过商机,她毅然决定在镇上租了一间80多平方米的老楼房,成了当时崧厦集镇上第一个租房子卖伞布的商人。后来,靠着经营伞布积攒下来的七八万元钱,吕苗芬又办起了一家十多个职工的友谊伞厂。

  1992年夏天,江苏铁路局急需用1万把伞到俄罗斯去调换钢材。当时这种对外贸易的生意,崧厦镇上没人敢做,因为外贸生意质量要求高、时间紧、风险大。吕苗芬却被每把伞9元钱的价格吸引住了,下定决心要接这个单子。在工商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签下了第一单外贸合同。10多天后,她就将1万把伞交给对方,一下子赚了3万元。

  尝到首笔外贸订单的甜头,吕苗芬从此瞄准了外贸市场的拓展,还与外贸公司一同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外贸生意越做越大。

  抱团参展助推

  中国伞城破茧成蝶

  广交会,一直是外贸出口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见证了崧厦伞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发展历程。崧厦伞业自营出口从2009年的3000万美元左右,跃升到2018年的2.8亿美元,10年来增长了近十倍。

  今年的春季广交会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再一次为伞企带来了大量的人气和意向订单。火热的场面,让区伞业商会秘书长何永昌想起2009年初,崧厦伞企首次抱团参展的场景。

  当时,崧厦伞业企业遍地开花,但品牌效应不强、销售端口闭塞、产品同质化严重、无序竞争等痛点,极大阻碍了崧厦伞业的发展。如何向外拓展市场空间?抱团参展,让小企业跨进了大门槛。

  “广交会是国内最顶尖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之一,展位历来供不应求,对于当时大多数崧厦伞企来说,这样的大型展会遥不可及。”何永昌说。

  2008年秋,崧厦伞业获得了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省领导到上虞调研工作期间,听取了伞业等上虞块状经济发展情况,对伞业企业参展广交会的迫切愿望和实际困难十分重视。在领导支持及多方协调下,2009年5月,崧厦伞企正式亮相105届春季广交会。“以往,企业接到的外贸订单大都是二手单,利润微薄,通过广交会,企业有了与外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一家伞企负责人说。

  如今的崧厦人,已经对广交会这个国内最大的商机发现市场轻车熟路,崧厦镇也由此创造了一个块状产业组团参展的样板。

  从“走出去”参展,到“请进来”办展,2018年1月,首届中国(崧厦)制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打造了一场“家门口”的盛会。当年10月,第二届伞博会举办,3天时间吸金1617万美元,较首届伞博会增长75%。“希望让更多的海内外客商了解崧厦伞业,寻求更多更好的合作商机。”恒洋伞业董事长韩树洋在展会上说。

  这个月,第三届中国伞城·崧厦制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又将如期举行。

  崧厦伞业驶入

  升级发展新轨道

  崧厦伞产量高,但质量也一直受人诟病,“礼拜伞”一度成了崧厦伞的代名词。痛定思痛,崧厦伞企主动谋求出路,寻求转型之道。

  搭乘奥运快车,友谊菲诺成功步入高端伞业市场。随后,公司又相继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特许商品生产商、2010年新加坡首届青年奥运会特许商品生产商、2014年中国上海亚信峰会指定制伞单位,2019年再次申请2022年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生产商。

  在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今天,友谊菲诺还开发出不少时尚、新潮、贴心的创意伞。由吕苗芬主导创新的一款充电照明伞,风靡欧美,点亮非洲,单品销售额达3200多万元。该把新品伞还申请发明专利,至此,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外观专利43项。

  “重量不重质,盯着低端伞市场不放,崧厦伞业不可能翻身。”对此,天玮伞业总经理潘伟深有感触。

  一把伞卖出2400元高价,在天玮伞业早已不是“神话”。近年来,天玮着手调整产业结构,自主设计高端伞种。不沾水的纳米雨伞,抵抗8级大风的摩登伞,“曲水流觞忆江南”文创伞……一系列中高端的全新伞种,诉说着天玮转型升级的决心。

  2015年,“伞艺小镇”的创建全面启动,崧厦伞业高质量发展找到主引擎。“伞艺小镇”位于崧厦镇北部,目前已累计完成有效投资31.63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19.65亿元,占比62.12%,获得绍兴市特色小镇考核验收优秀单位。“伞艺小镇” 列入全省培育名单,将有效推动崧厦伞业进入升级发展的新轨道,进一步放大优势、集聚能量,打造“全球伞业智造中心、全球伞业文创中心、全球伞业旅游目的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5 07:15 , Processed in 0.0425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