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龚焕明于1992年机构改革后调丰惠镇工作,任镇农办副主任和文卫办主任。职务和环境虽变了,但脚踏实地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却依然未变,他有一次对一位同事说,我们都是基层干部,是最直接为群众办事的人,我们只有到下面去,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呼声,才能真正为他们服务好。正因为如此,除了镇里有会议,有活动,龚焕明总是挤出一切时间往村里跑。丰惠镇的一位干部说,在丰惠镇,对全镇的山山水水最了如指掌的,当数“龚副”了。有一次,龚焕明正在找人谈工作,突然有人报告有个村的山上着火了,一位镇领导闻讯后要组织人员去救火,龚焕明说:“我去吧,那地方我熟悉。”果然,龚焕明带着救火人员抄近路赶到了火场,很快扑灭了山火。又有一次,是某年的正月初一,龚焕明正在谢桥镇老丈人家拜年,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人大喊附近山上着火了,龚焕明一听马上放下碗筷,站了起来,家人劝他,过年过节的,别去了,龚焕明说:“不行,那地方我熟。”边说边朝失火的山头跑去。一个多小时后,龚焕明扑灭山火回来了,他的一套新衣服全湿了,脸也熏得像“包公”,他儿子上去看了下,连眉毛也烤焦了。龚焕明说:“亏得这山上我熟悉,否则连路也找不到。”
丰惠镇下属的屈华村(现属西湖村),不仅脏乱差,还很穷,如果要改变面貌,就得要选派一位能力强,肯吃苦又熟悉农村工作的支部书记去,叫谁去接这个“烫手山芋”呢?党委会上,大家一致推荐了一个人:龚焕明。在征求龚焕明意见的时候,龚焕明说:“行,屈华村我熟悉,我马上就去。”没料这一“去”,龚焕明就去了两年,这两年间,龚焕明大部分时间就蹲在屈华村,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屈华村因地处偏僻,加上村级经济薄弱,村里的供电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一些村民虽然接通了电,但用的大多是“花线”,极易引起短路甚至火灾。对此,村民的呼声十分强烈。龚焕明上任后,觉得屈华村虽小,但问题很多,矛盾不少,而电的问题,则是主要矛盾中的一个。为此,他就与村委主任马庆田一起,挨家挨户进行实地踏看,有时村民家白天没人,他就晚上去,有时晚上也没人,他就第二天再去。在掌握准确数据的前提下,进行逐户分析和筛选。在一次次跑村民家的同时,龚焕明还一遍遍跑上面,争取资金,争取物资,争取指标,最后,终于解决了困扰屈华村多年的变压器扩容,电线杆改道及更换电线等问题。
用电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原本一些对村领导班子有意见的村民开始转变了态度,涣散的人心也开始聚拢,但对龚焕明来说,现在还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他要干的事情还很多,比如村里的学校。当时屈华村的小学设在村里的崔公庙里面,因庙破旧,又年久失修,夏天酷热难耐,冬天阴冷透风。龚焕明看到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十分心疼,他下决心一定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于是,他又一遍一遍地跑镇里,跑部门,甚至还硬着头皮找县领导。那时候交通还落后,他就骑着一辆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轮胎换修了不知多少次。龚焕明父亲患有中风,母亲身体也不好,有时家里打来电话叫他回去一次,他总是说:“好,我空点马上回去。”可龚焕明在村里是个最忙的人,他每天记在笔记本里要完成的事项有一长溜,每当完成一项,他就勾掉一项,到勾掉最后一项工作时,往往已是晚上甚至深夜,他哪里有什么“空点”的时间呀。好在龚焕明当小学教师的妻子理解他,她知道龚焕明在为屈华村建校的事奔忙,所以家里的事,她几乎全包了,诸如为老人治病、孩子接送、自留地打理乃至为小叔子相亲……付出的辛劳终于得到了回报,龚焕明盼望的建校土地指标批下来了,后来,建校的资金也落实了,再后来,一座崭新的屈华小学建成了。开学那天,龚焕明推着那辆骑旧了的自行车来到了操场,望着孩子们快乐地在操场上玩耍,他开心地笑了。
二、做农村工作,也要有“精品”意识
2019年7月的一天早晨,丁宅乡丁宅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主任丁建国正在吃早饭,忽然,手机屏幕上显示有微信消息,他打开一看,是联系丁宅村的乡人大主席龚焕明发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中显示的是埋在某处树林里的一只塑料桶。丁建国的神情马上紧张起来,当即便拨通了龚焕明的电话:“龚主席,您在哪里?”
龚焕明说:“我在村后的长山里树林内。”
“才6点半啊,您这么早就上班了?”
“嗯,我心里不放心,你马上过来一下。”
放下饭碗,丁建国几乎是跑步赶到了村后的长山里树林。在树林的一个隐蔽处,埋着一只大大的塑料桶,桶口没有盖,发出阵阵异味,很显然,这是村民为自留地里种的菜施肥,在这里偷偷埋的一只粪桶。丁建国的脸红了:“前几天我来这里看过,还没有这只粪桶。”龚焕明并没有批评丁建国,只是说:“刚刚获得了省‘3A景区’的荣誉,可创建容易保持难啊,整个上虞区只有7个村获此荣誉,丁宅村绝不能落后啊。”
丁宅村是龚焕明的联系村。作为乡人大主席,龚焕明人大一块工作也很忙,除了开会,还要视察,要督查,要接待来访者等,而他又是个对工作极度认真的人,每次人大开会,他从头至尾事无巨细都要亲自把关,从会议的材料、会场布置、已上墙的文字乃至标点符号等,这期间,他会连着几天不回家。有次开人代会,龚主席审查材料直至天亮,值班的门卫在深夜里常听到会议室里传来椅子挪动的声音,就知道龚主席太困了又在起身活动身子了。
除了人大工作,龚焕明还担负着乡里其他的许多工作,因此对联系村,有人曾劝他不要那么认真,偶尔下去指导一下工作,平时在办公室里听听汇报作作指示就行了。但龚焕明却说:“这怎么行,联系村工作没做好,就是我这人大主席没当好。”就如丁宅村党总支书记徐振海说的,龚主席虽说是来我们村联村的,可他有时候比我这个村书记还认真,他是“不是书记的书记”。徐振海说:龚主席是个大忙人,可他再忙,每天也要到村里来看看,有时一大早就来了,有时下班时还要弯过来。他到村里可不是蜻蜓点水式地来逛逛,而是专门来寻找问题的。他检查最多的地方是村前村后的树林子和竹林子,因为有些村民为了给自己种的菜施肥,会偷偷在隐蔽处埋一些装粪水的塑料桶,这些塑料桶有不少就是他发现的。他一发现就给我们打电话,打了电话我们就会赶过去,最多时一天会打六七个电话,后来打得连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了,他就拍了照片发微信给我们,后来有些小问题连微信也少发了,比如路上有点垃圾,村民家门口丢着一只泡沫箱或路边有几棵杂草等,他都自己动手处理掉了。
村委主任丁建国说,创建省级“3A景区”时,有些工作我们认为已经做得不错了,可龚主席认为还不够好,有一次我与他在村里检查环境卫生,看到在广告线上挂着两根小竹棍,不注意的话谁也不知道,龚主席看到后,要我把这两根小竹棍取下来。我说,现在也没梯子,要不明天取吧,他说不行,明天有明天的事,万一忘记了,挂在这里多难看。于是,我与他从旁边一村民家里扛来梯子,把这两根小竹棍取了下来。在我们丁宅乡,乃至他工作过的所有乡镇,龚主席的认真是出名的,他不仅大事认真,小事也认真,我们村在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活动时有些文字要上墙,他也都要看过,其中有些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用得不妥的地方就是他发现的。他有一句口头禅:做任何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丁宅乡从原来环境卫生全区排名靠后,一跃成为全区名列前茅,龚主席功不可没。
三、份内的工作,份外的工作,都是我的工作
乡镇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龚焕明凭着丰富的乡镇实际工作经验,在做好党委政府分管工作的同时,毫无保留、扑心扑肝地帮助缺少乡镇工作经验的新干部,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是“兄长”一样的领导。这一点,乡农办主任兼重点办主任丁永炎就有很深的体会。丁永炎原是丁宅乡下面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后来考进公务员,在乡里负责农业农村和重点工程的工作,虽然年轻有干劲,但有时毕竟经验不足,尤其是工程上的事,为此,他就常请教龚焕明,而龚焕明则像是自己分管的事一样,尽心尽力地帮他出点子,看图纸,改方案。丁宅乡在小城镇建设中,请杭州的设计院设计了一道围墙,但图纸出来后,大家感到城市的味道太浓,经过修改,仍然不太理想,丁永炎找到了龚焕明,龚焕明当时手头工作也很多,丁永炎感到有点不好意思,龚焕明说:“这有什么,都是工作,抓紧点就是了。”说毕,就带着丁永炎和设计院的人,一次次跑现场,一遍遍改图纸,最后设计出了一道既有现代色彩,又具乡村风味,有闭有合错落有致的围墙,建成之后,得到了领导认可和群众赞许,还节省投资20万元。
有一年夏天,乡里在下管溪南侧有个砌岸护坡工程要上马。放石灰线那天,龚焕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到工地上,当时施工现场没有人,龚焕明在仔细踏看了之后,当即拨通了丁永炎的电话:“永炎,我在砌岸工地,你这个停车场位置不合理,要改。”接到电话的丁永炎当即赶到了砌岸现场,那天天很热,龚焕明的衬衫全被汗湿透了。见到丁永炎,他把停车场位置为何不合理及如何进行调整的方案与丁永炎一说,把丁永炎说得服服贴贴。因为按龚焕明提出的方案,不仅可以省钱,还可为下一步道路拓展留下余地,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样的事情在丁永炎的经历中还有好多次,就在9月6日下午,即龚焕明去世前两天,为修改下管溪小流域整治工程的设计方案,龚焕明也来到工程现场,那天正下着大雨,大家一边走一边议,连身上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也不顾,最后设计单位采纳了龚焕明提出的修改方案,这样不仅节省了建设成本,还防止了水下工程因溪水长期冲刷对坝体造成的损坏,可谓一举两得。对此丁永炎感慨地说:龚主席身为乡人大主席,他肩负着的是全乡的工作,繁忙的程度可想而知,况且他的联村工作也很繁重,我作为负责乡工程建设一块的工作人员,每次找他,他不仅有求必应,且常常是主动关心。而乡里其他线上的同志也经常请教于他,他也是来者不拒。有人说,在我们丁宅乡,最忙的人是龚主席,一点也不过分。
四、“菩萨”面孔也铁面无私
龚焕明这人长着一张“菩萨”面孔,平时对人很谦和,但在工作上却极讲原则,谁对工作不负责任或想损公肥私,他就会当场提出批评,甚至还会“发火”。
有一次,他到一个村里检查环境卫生,开始检查的时间已到,有一位干部迟到了几分钟,龚焕明当场对这位干部提出了批评。还有一次他到村里参加清理垃圾的劳动,见一位干部穿着不适合劳动的衣服来参加,就当即叫他回家去换衣服。对于龚焕明的这种批评,一些被批评的人开始也有想法,认为龚主席有点小题大做。但时间长了,当大家知道了龚焕明的工作作风后,也都乐意接受,且龚焕明这人心底无私,为人坦荡、正直,他虽然批评了人,但却是善意的,对事不对人。今天批评了你,明天你做出成绩了,你当即就会表扬你。因此,凡被他批评过的人,没一个不服的。
不过,对于触碰到原则底线的事,龚焕明则是铁面无私的。他在丰惠镇工作时,曾负责过镇建设工程的工作,上任之初,他给施工方和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凡他经手的工程,决不允许随意变更。为此,他在丰惠镇工作期间负责的工程中,曾创造了“零变更”的纪录,至今还被同事们称赞。不过这期间也发生过一个小插曲,有一年,镇里的食堂要进行改造,工程完工后,龚焕明在质量检查时发现一楼窗户的玻璃存在质量问题,立马叫施工方进行返工整改,但施工方并没有进行整改,而是想通过“打通关系”放他们一马。这使龚焕明十分生气,当即叫人把不合格的玻璃敲个粉碎,这下施工方才知道龚焕明的“厉害”了,当即派人按设计标准把玻璃全部换好。
五、他爱脚下这一片土地
从1985年参加工作到去世,龚焕明已在乡镇工作了35年,这期间,因工作需要等原因,与他一起工作的不少同事都离开了乡镇,调往市区的机关或离家较近的单位,而他却仍在“原地踏步”,对此,有一些同事也曾劝过他,他总是笑笑说:“乡镇不是蛮好吗?你看看我们丁宅乡,多美啊,今天的农村已是今非昔比了!”为此他还用手机拍了许多张照片,发送给一些朋友和亲戚,欢迎他们到丁宅乡看看。
在这些发送照片的人当中,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家人,因为在龚焕明近年中因肾结石引起尿血动了两次手术后,家人也曾用婉转的语言提起过他调动工作的事,没料龚焕明竟板起面孔明确地说:“我不会因为调动的事去找领导的。”
家人说:“可不管怎么说,你的身体也要紧啊。”
龚焕明说:“我的身体我有数,又不是什么大毛病。”
家人还要再说下去,龚焕明的脸色变得难看了,家人只好把话缩回去。
有一次,龚焕明下班回家,就把包往沙发上一扔,连连说:“吃力死了,吃力死了。”刚说完,手机便响了,一听,又是工作上的事,于是,他便走进房间,关上门,直至半个小时后,才走出来吃饭。
儿子见了心疼说:“爸,你不能这样拼命了,你要注意调节,否则身体会垮的。”
龚焕明一听又板起了面孔:“你叫我调节,调节什么,偷懒?”
龚焕明妻子张坚奋对笔者说:“龚焕明这人在乡里是领导,到了家里是‘上级’,无论是吃饭时还是在闲聊时,从不会与你说一些负面的消极的话,也不会允许你说这种话,即便他在工作中受了气,心里不愉快,他也不会在你面有任何的流露,最多将自己关在办公室或房间里,抽几支闷烟进行自我化解。有一次儿子发了几句小牢骚,他竟把筷子砸在桌子上。他经常给我们说,你们要懂得感恩,真心懂得感恩,没有党培养我,领导关心我,我们一家能有今天吗?我现在身体还好,能多干点事情就多干点事情,你们不要干涉我的工作,更不要劝我调这调那的,等我退休了,自然就会回家来,到那个时候,所有的家务都由我来做。”
2019年9月初,也就在龚焕明去世前几天,他的一位同事碰到他,对他说:“老龚啊,再过4个月,你就要从乡人大主席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应该趁这个机会向组织上提提调动的事。”
没想龚焕明听了拍了一下颈脖说:“是啊,还有4个月,不过,我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件事。”
“没有考虑可不行啊。”
“再说吧,乡里现在这么忙,我哪里顾得上这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