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街道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山,一座叫鸡山一座叫猪山。鸡山海拔134米,猪山海拔90.4米。这两座山其形状并非像鸡、像猪,那么此两山名何来?这是两千多年前,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时,在这两山养殖鸡、猪而得名,说来是战备后勤给养地。
《越绝书》载:“鸡山、豕山,句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士也,鸡山在锡山南,去县五十里……”(鸡山现为东关街道金鸡山村所属)。《绍兴史纲》曰:“豕山在上虞东关镇,稷山东,今猪山(现为东关街道联星村所辖)。”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俞志慧先生,对古越地名投入多年辛勤研究,曾作文《我们身边的越国地名》。他在行文中也说:“位于上虞区东关街道鸡山村的鸡山和练塘村北的猪山是当年越国战事后方给养地,当年的猪山叫豕山。”翔实的史料告诉我们,鸡山、猪山是当年越国为战事而养鸡、养猪才得名。鸡山在南、豕山处北。两山间隔仅七、八里,交往与联络十分方便。句践乃钟情也。
鸡山、猪山,这两座山上过去均建有一个庵堂,鸡山这个叫“鸡窝庵”,猪山这个叫“猪山庵”。这两庵除了与越国早年的养殖业有关外,还有一定的说法。鸡窝庵在鸡山的中上部,听名感知这庵是鸡的繁育处,鸡窝庵在人民公社化时期被改为它用而毁。再说猪山庵,处在山脚边,规模足有十余亩面积大。但在人民公社时期,这里建起了大公社较大规模的畜牧场,养了数千头猪,也或应验了它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