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自幼喜欢文学。学生时代,她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从事工作后,铅字梦也一直萦绕在她心头。2017年,在机缘巧合下,她认识了一位拥有四十多万粉丝的新媒体作家苏心,在苏心的鼓励下,7年不动笔墨的徐燕开始拾笔创作,自此让梦想照进了现实。她说,苏心是自己的贵人,一步步指引着自己找准写作风格和方向,并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关于人生第一笔稿费,徐燕记忆犹新,不仅因为杂志《家庭》首肯了她的作品,还因为稿费诱人接近她一个月工资,让她感受到创作的动力。当时,她在电视中看到2017第四届CCTV慈善之夜年度获奖人物徐琴时,深深地被徐琴的事迹打动。徐燕第一时间就想见面聊聊,她想方设法联系上了家住杭州的徐琴并上门采访。结束采访后三天时间里,她几乎睡眠以外的时间都在琢磨怎么写这个稿子,5000字的稿子被她多次推翻重来,甚至深夜灵感迸发,立马从被窝里起来修改稿子,生怕第二天醒来忘记。就这样,之前被《家庭》编辑认为难以拿出优秀稿件的新手,一次性过了这家省级刊物,作品的标题还上了当期杂志封面。
《亚妮专访》栏目制品人亚妮、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雷海为、身残志坚的“少年版霍金”邵镇炜、“跑地球的第一人”白斌、为寻子而整容的六旬母亲李艳霞……自徐琴之后,徐燕采写了一个又一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她的笔名“越女争锋”出现在《知音》《家庭》《婚姻与家庭》《华西都市报》《博爱》等众多知名报刊杂志上。
“你热爱的才能让你走得更远。”徐燕向记者介绍,一开始在写作方面,她尝试写过多种体裁,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摸索到自己擅长的体裁后就深攻下去,让人乐此不疲的正是乐趣所在。她说,每一个新手都只是暂时写得差而已,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从废稿堆里爬出来的,毙稿是一个作者的必经之路,同时写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先从写好一段话开始,接着写500字,再写1000字,直至写完整、写漂亮。
写作离不开读书,要想有稳定的输出必须得有大量的输入。关于读书,徐燕提出三种观点,不要以读完为目的、吸收才是目的,提高阅读标准、反复阅读经典,聚焦于主题式阅读、加深阅读思考。她个人比较喜欢严歌苓、茨威格的书,因为用词精准,画面感极强,在励志书方面推荐青年作家李尚龙的作品。
写作两年多来,因为写作,徐燕的社交圈子打开了,心态也变得乐观了。她坚信写作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值得用一生去追求。对于未来,她说自己应该会是一个终身写作实践者,穷尽一生遨游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