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0|回复: 0

一名94岁老战士的本色和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31 09: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讯员 赵国良
一名94岁老战士的本色和情怀


  94岁高龄的长塘镇长塘村冯章山同志,是当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战士。这位历经枪林弹雨,立有重大战功的老战士、老党员转业地方后,不居功自傲,低调处事。他虽只享受普通回乡职工补助待遇,但总是十分谦和地说:这些钱我们夫妻俩已经足够生活了,比起当年光荣牺牲的战友来,我真的已十分知足。

  投身革命 北上参战

  10岁那年,冯章山的父亲去世了。临终前父亲嘱托他,学做篾匠,好好生活,于是他跟着一个远房亲戚学起了篾匠。1945年7月,冯章山在章家埠一个叫“石井头”的自然村干活,正遇浙东游击纵队民运队谢队长来村子里动员招兵,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

  第二天,他们一行15人来到四明山根据地,冯章山被分配到三北特务营流动电台,担任电台发报机的“摇机手”。从此,他一边参加军事训练,一边认真上机工作。

  1945年9月,浙东游击纵队接到命令,北撤前往山东。一路上,冯章山背着发电机等设备,足足步行了一个多月。途中,部队还不时参加战斗,特别是成功攻克了泰安。此后他又参加了鲁西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

  孟良崮战役中,冯章山担任了班长,还立了功,不久又被批准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渡江战役胜利后,冯章山被分配去南京学开汽车,后随军解放全国一路南下,到达福建。

  抗美援朝 几度遇险

  部队到达福建后,上级又命令他们北上,准备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冯章山仍是汽车驾驶员,属志愿军炮三师十二团,负责开后勤部队伙房车、观察车,参加了路南战斗、路东战斗。虽说是开后勤车,其实与前方参战相差无几,敌机狂轰滥炸,时常有生命危险。为了保障前线伙食供给,避免被敌军发现,他们常常晚上出车,采取闭灯行驶。过封锁线时,更不能含糊,既要保持清醒头脑把好方向,又要果断应对各种变化,时常置生死于度外。

  一次,冯章山在过封锁线时抛了锚,当他下车进行检查时,敌机投下来的一枚炸弹,不偏不倚落在他的车边。他大吃一惊,心想这下真的要“光荣”了,万幸的是这枚炸弹没有爆炸。他立马发动车子,离开了现场。

  又有一次,他通宵开车,天亮后伪装好车子到不远处休息。过不了多久,太阳照得他难以入睡,就拿上毛巾去洗脸,当他刚走不远,一道强光下来,敌机的一枚炸弹落在了他刚刚睡过的地方爆炸了。从惊恐醒来的他才感觉到又是一次死里逃生了。

  转业返乡 不究待遇

  1954年,部队从朝鲜回国,经组织安排冯章山转业到莫干山疗养院工作,负责上、下山干部的接送和安全。虽然工作没比战场上紧张与危险,但他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当时所属车队只有他一名党员,他处处以党员标准以身作则,任劳任怨,脏活重活抢着干,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质。

  六十年代初,我国遭遇自然灾害,政府动员干部回乡劳动,他第一批向组织申请“回家”务农。公社领导了解到他是汽车驾驶员,有机械操作基础,就让他去阮家埠的公社联灌抽水站任机手。当时,这机站涉及三个生产大队近千亩粮田的灌溉,为避免队与队间产生矛盾,他宁愿自己苦一点,起早落夜干。1987年,长塘乡政府让他去长塘乡轮窑厂做机修工,此间,他多次获得乡、厂的表彰奖励。

  改革开放后,国家形势日益好转,按规定发给他每月2000元的退职职工生活费。虽与同时期参加革命的同志获得离休待遇相比,待遇相差甚远,但他却心里十分平和地说:“现在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我知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4 22:00 , Processed in 0.0375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