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4|回复: 0

她让爱的阳光照进“孤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5 08: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墙黛瓦,碧水涟漪,在东关街道下银山绿树翠竹掩映的寂静山脚下,坐落着一座曾让人避之不及的“麻风村”,麻风病休养员在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二十载时光,有一个人与他们朝夕相处,用爱与坚持守护着这座“孤岛”。她就是护理员李华英。
syrb2019072500003v01b002.jpg

A 一次点头,长达二十载的守候


  麻风病,一种慢性传染病。上世纪初,我国有50万麻风病人。新中国成立后,麻风病得到有效控制。1979年,上虞县皮肤病防治站在银山山脚建了一个收治麻风病人的医疗机构,俗称“麻风村”。

  建村之初,这里有麻风病休养员30余名,只配备了一名医生。1999年,为了更好地护理他们,守护他们的健康,医院向社会招聘护理员。“我就住在离这不远的保驾山村。”想就近工作方便照顾家人的李华英前来应聘。

  然而,在那个“谈麻色变”的年代,李华英的举动遭到家人反对。了解到情况后,医院领导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终于得到家人的同意。李华英也成为“麻风村”首位也是唯一的护理员,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虽然跟着专业医生学习过,但自己上手还是适应不了。”李华英回忆,“刚走进病房,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那时的医疗技术较落后,患者的疮口经常出现溃疡现象,需要护理员定时清理。“起初几天连饭都吃不下,直到一个多星期后,才慢慢习惯。”

  “清理疮口时也不敢用力,怕他们痛。”然而,对于麻风病患者而言早习以为常。“看到他们不以为然甚至近乎麻木的眼神,我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正是这份莫名的情感,让李华英选择了坚守,这一守便已有二十载光阴。




B 一部手机,承载最炙热的温暖


  护理麻风病患者,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耐心,还要有对生命的敬重之心,用最真挚的情感,温柔以待。

  因为疾病,“村”里的老人大多身体残缺,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作为他们最亲近的人,送饭送水、清理失禁、擦拭身体……李华英一肩挑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李华英仍使用着传统的按键手机。“女儿给我买了智能手机,但我还是习惯用这个手机。”她说,因为担心老人们出现意外情况时联系不上自己,她的手机从不关机。

  “阿强摔倒了!侬快来!”一年元旦,深夜2点半,正在熟睡中的李华英接到电话,立马叫上丈夫,迎着寒风,赶往“麻风村”。早年前,由于疾病,阿强的眼睛看不见了,且跛脚难以行走,只能用轮滑凳代步。当晚,他在上厕所途中,凳子突然滑出,“啪”的一下摔倒在地。冬天夜里温度低,李华英赶到现场时,老人身体冰冷。她急忙抓住老人的腋下,想将其拉到床上,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李华英为老人盖上被子后,马上去叫丈夫帮忙。“幸好没出大事。”李华英松了口气。

  和普通老人一样,“村”里的老人出现特殊情况总想着自己解决,唯恐给她添了麻烦。为此,她只能一遍遍嘱咐他们出现问题,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第一时间通知自己。

C 一声“众家囡”,陪伴到生命尽头


  “金林叔的肾不太好,每餐不能超过2克盐,菜要单独准备。”

  “彩芝姨经常忘记吃高血压的药,每次要把药递到她手里,看着她吃下去。”

  ……

  每一位老人的身体情况,李华英都一清二楚,铭记在心。

  村里的老人只要看到李华英出现,个个脸露笑容,热情地“华英”“华英”喊个不停。“华英是我们的‘众家囡’,像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我们,跟我们聊天。”说起“女儿”的好,在这里住了近半辈子的老人们有说不完的话。

  把病人当亲人,让阳光洒进这座“孤岛”。守护“麻风村”20年,李华英从未离开一天,就连女儿结婚,她也只吃了餐饭便急忙赶回。“女儿说等我退休了就带我去外面走走。”然而,刚谈及退休的生活,李华英的眼眶就有些泛红。因为疾病,“村”里的老人大多是独身一人,家中没有妻儿,也极少有亲属前来探望,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只有李华英陪伴在他们身边。对她而言,退休就意味着生死离别。“现在就剩下6位了。等把他们送走,我也就退休了……”说完,李华英沉默了许久,低头抹了一把眼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5 01:42 , Processed in 0.5665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