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浦镇四峰村小江自然村位于四峰村南部,曹娥江西侧,小舜江南岸。因村庄在小舜江汇入曹娥江的口子边,早先村民把定居地叫小江口村。后为叫起来方便,去掉“口”字,叫“小江村”至今。村庄有里村和外村之分,里村人口占80%,外村占20%。两村相距300余米,中间被104国道隔开。
1950年前,小江村的地域很广,从上浦的米筛山开始到印筛山五婆岭有4公里长,最宽处有2公里。1950年后土地改革,临近庙基湾、石浦、上浦的土地被划入这些村管理,即使这样,小江村的地域仍然很广。上浦镇中学、上浦镇小学、上浦粮站、茶花幼儿园等都建造在小江地域内。
山不高,却很多。靠曹娥江边有米筛山、章山(现上浦镇政府驻地)、乌龟山(现聚醚厂所在地)、长山、印筛山,这些山都在公路东面。公路西面的山有烧饼山、娄家山、孟家山(这3座山连在一起,其中孟家山上建有上浦粮站)、小坟山、柴别山、蟹钳山、象牙山、龙舌嘴山等。
小江村有5个湖,靠庙基湾姜家东首、娄家山脚下的山头湖,小坟山脚下东首的下湖(今已填平),南首的大湖,龙舌嘴山北首的石草湖。1958年,村组织劳动力在石草湖的泄口处围填成水库,把山岙里的水集聚起来,可以灌溉全口畈的农田。里村北首的长湖,是原104国道小江段经常发大水需要筑高,就地掘土挑泥形成,属人工湖。小江村内还有很多池塘。这些池塘都有十分得体的名字,有以方位命名的后塘,有以形状命名的井塘、长塘、五角塘等。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小江人来说,这些湖泊、池塘是全体村民的生活水源,是消防急救用水,是田地的命脉,滋养着世世代代小江人。时代变迁,自从村民用上小舜江自来水后,池塘的日常饮用洗汰功能消失,部分池塘被填平作停车场,村内尚保留有大塘、小塘、臭塘、庙前塘4个。
20世纪60年代前,小江还有一条浦,叫后江浦。这条浦从乌龟山脚下江边开始,一直到村庄边北首(金竹园东首),长1500余米,宽5米至10米,低于农田3米左右。浦底与曹娥江水面相通,江水可以直接流入。这条浦是1964年前油车畈的灌溉水源,农户用牵车或踏车把浦里的水车上来灌溉这些农田。那时,孩子们经常去浦里捉鱼、摸虾。1964年庙基湾至曹娥江汇入处的小舜江河口段实施裁弯取直工程后,这条浦才填平。
1964年前,村北首通往上浦是一条石板路,是小江村民到上浦赶市的短途便路。村口和乌龟山脚下的后江浦上有两座石板桥。村民从乌龟山脚下东首走过,顺着米筛山腰的一条小道到上浦岭头。小道外面是曹娥江,走路需十分小心。
小江里村原有一座公路旱桥,全用木头制作,汽车开在上面,嘎吱作响。1964年改为水泥桥,现仍保留着,供行人使用。小舜江裁弯取直改道后,原出口江段两面用土填平,成了断江,现有村民养殖水产。小江外村小舜江原汇入曹娥江处也有一座桥,原系铁桥,1965年被拆除,现为通往东山大桥的公路。2005年12月,104国道上虞段改建完成并通车,104国道老路供村民进出。2015年东山大桥通车后,这条老公路物有所用,现有百官通往联江的606路公交车,每天来回10余班,大大方便了对岸村庄人们的出行。
600余年前,小江先民为使村庄避风,在村庄北面种植了很多树,有樟树、枫树、栋树等,用来遮挡狂风。村民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金竹园”,也是牛在热天时的栖息之地。1950年后,这些树长得很粗壮,枫树四五人都合抱不过来。1957年,这片为村挡风避雨的林木被砍伐,只剩下一棵400余年树龄的老樟树,目前政府已经作为古树名木被保护。
小江村因在曹娥江边和小舜江汇入曹娥江出口处,一遇汛期雨水较多时,就容易发大水淹没村庄,可谓十年九淹,有的时候一年要淹几次,村民们吃尽苦头。1955年,村发动群众筑堤,在小江村周围挑埂,高3.6米至3.9米,用以抵挡小规模的洪水(但仍杯水车薪);从下畈烧饼山开始到小坟山的一公里多路段挑土加高2米,成为一条高马路,现尚存。1990年9月洪水决口5处,1992年9月洪水决口7处,后虽都修复加高,但汛期一来堤埂仍毁。2007年12月,政府投资实施标准江堤建设,从曹娥江边的小江桥头一直到印筛山脚下筑起一条比较高大的堤埂名小江埂,全长2.8公里,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2009年6月完工。此后,小江村发大水被淹没的次数就没有了。
1950年前,关帝庙内办学堂,村请来塾师教《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童蒙书。1950年后,学堂搬到祠堂内。1958年,村扩建校舍4间,小江小学终于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教室,全村儿童都可以上学。对于年纪大的人,晚上则上夜校。
当时,小江小学的教师有2至3名,教小学1至4年级,上课采用复式教育,也就是一个老师要教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最多时学生有40余人。村内学生在小江小学读书,只能读到小学四年级,读高小五至六年级就要到别村学校。1955年,渔家渡村有一所中心学校,小江村初小毕业的学生只能到那里去读书。那时走路全靠两条腿步行。学生先从浦下渡船,然后步行10里路,每天风雨无阻地去求学。现村内凡75岁以上去渔家渡念过书的人都有过此经历。1956年,上浦开始办高小,小江小学毕业的学生可以到上浦读高小。后来,在汤浦的上虞第七初中也搬到上浦鸡山。2012年,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小江小学撤销,并入浦下小学。2017年,村党支部和村委拆除原小江小学校舍,新建成漂亮的农村家宴服务中心,村民凡红白喜事都在这里操办,大大方便了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