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4|回复: 0

湖村公学堂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7 08: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国良
湖村公学堂的记忆


  湖村,是东关街道马山村的主体村落,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明昌盛,尤其晚清年间这里开设湖村公学堂,为当地民众传导文化科学知识,且发生过抗击传统观念、设立武装革命联络点的可敬可歌故事,这生动事例一直被人们传颂。

  湖村公学堂的前身是“公立乐阳初等小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底,清政府颁《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兴地方办学热。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村于当地较早开办起“公立乐阳初等小学堂”。这学堂属于公立,因经费来源得不到保障,时办时停。民国四年(1915),省颁《国民学校令》,“公立乐阳初等小学堂”按《小学校令》,设立修身、国文、算术、本国历史、本国地理等课程。1934年,乐阳初等小学堂正式改名湖村公学堂,但此时这学校经费仍十分紧缺。

  这时候,东关毓菁学堂得到天华寺80亩寺权田,以资助学堂办学经费的消息传来,湖村几位族长也颇有心机地瞄上村域内覆船山上的雄福寺,雄福寺这时也已有一定的寺产。新中国成立后,任湖村的第一任村长曾向笔者讲述湖村办学堂的经历。当年,几位族长几次商量后合伙来到雄福寺,找上寺里的友全和尚,并开门见山地说:“友全师傅,寺院里有这么几间房子空着,这里既清静空气又好,道地也开阔,我们准备来这里开办一所小学堂。”友全和尚听来者如此之说马上回答:“寺院办学校这不够合乎情理,寺院是清静的地方,可学校太吵闹,影响寺院功课,会遭到香客反对的。”

  湖村有位在绍兴某钱庄当账房先生的朱玉善,他在回家时听说村里与寺里为办学堂僵持不下,就向族人出主意说:只要到绍兴县里控诉,说为子孙们读书到寺院借屋办学堂,县里肯定会同意的。第二天,朱玉善便带上村里十来位村民去了绍兴县府。友全和尚得知村子里有人去了绍兴这一消息,也立即赶去绍兴申明情况。就在这天,族长任大全见友全和尚离寺外出,就带上朱五八等数人,赶到雄福寺把菩萨抬到边上,几尊小菩萨干脆丢进寺前的河里,将寺院大厅收拾干净,开辟为课堂。待友全和尚第三天返回寺院,为时已晚,大厅里已摆满了读书桌子。此间,四邻八坊曾有传一段顺口溜:寺院拆改办学堂,菩萨敲倒填湖江,木主拆破烧茶汤,友全和尚坐板房。

  没过几个月,湖村百姓又派人与友全和尚交涉,要他将28亩寺院田产拿出来,给学校作开销经费。友全和尚却又力据回击,他说:“这28亩田是前辈主持积蓄寺产,又不是湖田村百姓贡献出来的,不能凭空奉送。”

  至此,湖村百姓不畏“天神”,敲菩萨办学堂消息一经传开,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向往此地。东关敬义小学有位叫赵文轩的青年教书先生,来到了湖村公学堂执教。这位先生看上去十分清秀,一身浅蓝长衫打扮,讲话又轻声轻语的,深得学生们敬重,使学堂学生一下子从开始的十二三名,增加到了二十八名。

  但一段时间过后,特别是寺院遗留的、固有的气氛难以适应学校的教育,28庙田产又不能为学堂所管,加之这寺院在山边,去那里上学路途较远,且要途经一条小河,孩子们得用船渡过往,十分不便。任大全、任正夫几位族中要人再次商量,把学堂搬回了村内的任家祠堂。村民们也自告奋勇地来到祠堂,既搬“成年台”,又是移神堂,把三间大厅修缮为教室。为了学堂往后经营,成立了校董会,一致推选任大全、任正夫任校董,负责处理祠堂的公产与学堂的经营,推出本村学生一律免费入学等规定,定性国民学堂。

  这位姓赵的教书先生,随学校来到祠堂后,便更热心于事业。不但设立了国文、算术,还增开了美术、音乐、体育这几门时称为“洋课”的课目。他课余饭后经常去村民间讲些大事,讲讲一些外来消息;有时独自一人拉二胡、练气功;又一段时间过后,他带着一批稍年长的学生练起了武术;还在祠堂门口贴出一份告示,内容大致是:义务为百姓写书信、家契之类的,凡群众有求他动笔动脑,不管在吃饭还是已上床休息,一概热情接待,予以帮助解决;再过了一段时间,村里百姓发现这位看似文质彬彬的教书先生,却有一身不凡的功夫,一人多高的墙头可以轻松翻越,二丈多宽的河流只要用一根晾衣竹竿一撑,便敏捷跃过。村民们目睹这位文武双全先生,深信带出的孩子日后也一定会像他那样“出山”。

  随着时间推移,村里百姓发觉经常有外来陌生人,到赵先生那里聊谈,他们都会来去匆匆;赵先生每在“礼拜天”会经常去外地,感觉他近来特别忙;在与村民交往中,他多会讲述些做人的道理,做人意义方面的内容,鼓励村民要为自由而活着。当然,由于当时社会战乱影响,村里百姓对他也有所留意:赵先生在此任教,更在宣传革命斗争。

  一天,湖村有位在东关振华布店当伙计的任金荣,偶然在街坊上听说湖村教书赵先生什么什么的,再一探听,方知近来警察要捉拿赵先生了。“赵先生是好人怎被坏人告发了!”他马上往店里一转悠,没向别人打一个招呼,叫了一只小划船急速去湖村向赵先生通报。但任金荣所乘船只刚到村口,则见这位赵先生已被警察五花大绑押出了祠堂。后面跟着许多村里百姓,大家骂骂咧咧的、数数道道的,都在帮赵先生说好,一个劲儿地为赵先生抱不平。事后也有人说,警察在赵先生枕头下搜出了一把手枪;有的说,赵先生一把火烧掉了许多纸张……

  赵先生从此不再回湖村学堂,尽管那里的学生企盼先生回来。族长心里十分不安,暗暗派人去探听消息。后来听说:赵先生被押去了绍兴;有的说赵先生其实不姓赵也不叫赵文轩;更多说的赵先生是共产党。此后,社会上有人就说:“湖村祠堂改学堂,请来先生共产党……”湖村公学堂曾是革命者的活动据点,留有光辉的史迹。

  湖村公学堂从革命中产生,从革命中成长,虽然赵先生走了,但这里的百姓多了些许“做人要做像赵先生那样”之类的言语,来教育后辈与自己的孩子。学堂一直坚持开办,且仍免费让本村孩子上学,直到1949年迎来解放。

  新中国建立后的1950年,湖村公学堂改名为长东乡南湖小学(南横江村、湖村联办),时有4个班级,90多名学生,5名教师。1952年更名为长东乡小学。1954年归属于上虞县管辖。1961年行政区域调整,樟塘、狮子、长东三管理区合并组建为樟塘公社,长东小学被改为“樟塘公社中心小学”,校址还是在湖村,学生增加到140余人,设5个班级。

  现今为东关街道樟塘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5 04:23 , Processed in 0.0380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