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不再 初心依然 ——记录百岁老人俞匡章的志愿者之旅
3月5日是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当日活动一结束,本报记者随同“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负责人董国光,去看望慰问该团队一位102岁的志愿者俞匡章老人。按照原计划,老人打算在3月5日当天和“点亮一盏灯”的志愿者们一同参加雷锋纪念日服务活动,但因近日身体不适,加上年事甚高,在家人和其他团队志愿者的劝说下,老人最终选择在家休养。“这几天胃部不适,女儿不让我参加这次活动,待过段日子身体好转,我还要到敬老院去看看那几个老朋友。” 坐在沙发上的俞匡章老人一边织着围巾,一边指了指身旁的小女儿刘小珊,很平静地说道。 董国光亲切地拉着老人的手,在她的耳旁低声道:“好的,下次一定带上您。”接着,董国光又向她介绍了上午开展活动的有关情况,老人静静地听着,脸上闪现出浅浅的微笑。 近10年来,“点亮一盏灯” 爱心服务社志愿者组织开展的民间爱心活动早已家喻户晓,诸多媒体频频报道“点亮一盏灯”团队的爱心志愿者事迹,其中就有俞匡章老人的身影和足迹。前不久,央视刚刚播发过她的爱心故事。
爱心路上,百岁老人加盟团队
在女儿刘小珊家中,我们与俞匡章老人聊开了话题。尽管老人的视力已经非常模糊,但她思路清晰,耳朵灵敏,风趣健谈。刘小珊是“点亮一盏灯”公益组织的志愿者,老人接触到公益也是缘于女儿。“女儿是我爱心路上的领路人,但加盟‘点亮一盏灯’这个团队是被董老师的爱心所感动。”老人的话语中带着若许风趣。 “我每次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回来就给母亲讲些团队里的故事,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帮助什么人,她总是听得津津有味。2014年的时候,她向我提出希望自己也能够亲身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尽一点绵薄之力。”刘小珊说,母亲的愿望马上得到了“点亮一盏灯”团队的热烈回应。 在常人眼里,她早就是需要被照顾的对象,然而老人却乐善好施。凭着一手出色的女红活,从此开启了她不一样的志愿者之旅。 2015年2月,在她99岁的生日来临前,俞匡章跟随“点亮一盏灯”参与了“情暖竹乡,梦想点灯”大型活动,为大山深处长塘镇篁村小学102个孩子圆梦,并和6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了结对。老人把辛苦织就的帽子、围巾、手套等织品送给了学校,亲自上台为孩子们戴好帽子、挂好连线手套、围好围巾。活动结束后,老人说:“明年100岁,我要织100顶。” 此后,老人一发不可收拾,经常积极参加团队各类活动,为了更好地编织围巾、帽子,她还专门去做了白内障手术。“现在母亲的视力几乎看不清了,但她还是闲不住,每天就是凭着手感在织。有时候漏了针,她总是喊我快过来帮忙。” 刘小珊告诉记者。
传承家风,名门淑女尚俭戒奢
老人静静编织围巾的时候,气定神闲,流露出书香世家、名门望族的特有气质,额头的皱纹和银发,是那种历经岁月沧桑后的淡定和从容。而这一手好女红也缘于她出身名门打下的底子。 俞匡章的父亲俞丹屏系嵊州人,是民国初期著名的革命家、实业家、慈善家,前期投笔从戎,献身辛亥革命,立志推翻腐败的满清政府;后期致力于实业救国,开矿办厂,发展蚕桑,垦拓农场,培育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振兴中华和资助家乡建设作出过贡献。俞匡章的丈夫刘克尉,参加过抗美援朝,曾是春晖中学的校医兼教师,为人正直、善良。2012年去世,享年94岁。 自小受父亲拒奢从俭的言传身教,使俞匡章与其他富家女子有所不同,生活中她很自立,从不奢华。出生在杭州的俞匡章,在当时有名的“弘道女中”读书,后来又到上海体育学院上过学。在学校里学会了很多“绝活”:钢琴、舞蹈、排球、台球……凡是当年名门淑女的必修课程,老人无一不通。 时至今日,老人的兴趣爱好依然“潮”得很。女儿刘小珊告诉记者,“母亲最喜欢女红和斯诺克,好几次丁俊晖和奥沙利文的比赛,老人竟在半夜设闹钟起来看直播。还喜欢喝咖啡吃巧克力,很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