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06|回复: 1

沧海桑田话百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9 08: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口述:陈国桢 整理:金伟
沧海桑田话百桥


  灵秀上虞河网密布,大家都知道母亲河曹娥江,却或许不清楚上虞“千桥之乡”中各式桥梁的前世今生和演变过程。我退休前是一名交通局桥梁工程师,现为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委员会委员。我喜欢研究桥,出版过《上虞古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石桥营造技艺》《上虞曹娥江百桥谱》等书籍。

  退休前,当时交通局只有五六位桥梁专家,我是其中一位。因此关于百桥谱,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亲眼目睹、参加了上虞交通面貌改观的全过程。因为我热爱桥梁事业,喜欢骑着一辆破旧的“飞花”牌自行车,肩上背着一只电工包,日夜穿梭在上虞的山间田头,一步一个脚印地测量收集造桥所需的各类数据和地理气候要素。回到办公室,我抓紧时间在草稿上计算桥梁力学、设计绘图,常常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被大家叫为“拼命三郎”。

  退休后,我有了更多时间研究曹娥江流域的桥梁,调查、记量、搜集资料(史料)、现场拍照,记录自1949年以来在上虞曹娥江及其支流上所建的100余座桥跨,包括结构、规模,造型、科技、功能和建桥历史等方面。我希望能从桥梁演变的侧面,展示上虞在经济发展大潮中的面貌变化,赞美上虞人民的拼搏精神和创造的实绩,既然是件有益之事,何乐不为?

  章镇斜拉桥、覆石大桥、托潭桥……《上虞曹娥江百桥谱》中的地名沿用1984年上虞县地名委员会编的《上虞县地名志》中的地名。书中记录了曹娥江的上虞境内段接纳了10余条大小支流,其中以小舜江、范洋江、下管溪、隐潭溪、清潭溪五条为最长、最大。在这些支流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座古石桥和20余座民间木桥,供溪江两岸群众出入往来和生产、劳动。交通十分落后和不便,特别在每年夏秋季节,台风引发洪水灾害,汹涌的洪水冲走或部分冲毁桥跨,使两岸群众的交通中断,只能待洪水退去后,再筹资把木桥石桥重建或修复。

  百桥谱中的数百座桥梁则是1949年后,上虞政府以发展交通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为己任,在主流曹娥江上逐年建造公路大桥、铁路大桥、特大桥和控水大闸(桥)20余座,以代替渡运的渡口,以及在五大支流上建造公路桥和各种功能的桥渡(包括碇步桥、永久性堰)等80余座桥梁。

  现在曹娥江上的彩虹桥原先叫百官曹娥江大桥,建成于1972年,是当时329国道上最大跨径的桥梁。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因上虞交通发展,百官曹娥江大桥上的运输量大大增加。1984年,上虞建造赵家大桥,于1990年完工,是当时最长。

  上虞是千桥之乡,而我书中所记录的曹娥江百桥仅是最为突出耀眼的一部分,由于我的经历与水平有限,未能概括所有。遗憾未能收集到嘉绍大桥南接线上的曹娥江特大桥详细资料,我只能从该桥常水域进入大桥下,量取了部分墩台尺寸,以补其不足。因为嘉绍大桥南接线上的曹娥江特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常台高速公路上的特大桥,由中铁四局施工,省工程指挥部负责建设。

  距离2006年出版的著作《上虞古桥》已有12年,我之前多次翻阅记录了部分桥梁资料的上虞历代志书,其中发现志书并未对桥做比较详细的记载。也许是古代人们认为造桥是雕虫小技不值得写入志书,也许是古代写志者不懂得桥的结构、工艺功能等知识,也或许没认识到桥的结构、工艺、功能对后人的重要性。我想弘扬建桥人和建桥组织机构的辛苦、智慧,甚至普及桥梁知识。在我看来古桥与现代桥只是建造年代的远近区别,现代桥如果经过人们长期使用还能经常维护如初,使用百年后不就成了古桥吗?随着时间流逝,当年的工艺、技术等桥文化内涵往往会被后人淡忘,有的桥可能会在交通事业的发展中被改造、拆除、重建,因此很有必要将现在桥跨的一切记录留存给后人。

  这些桥不是拔地而起,而是随着上虞的经济发展逐年建造,有的桥则历经了多次的改、扩、建。这些桥梁的存在,改善了上虞的交通面貌,发展上虞的现代交通,实现上虞的交通运输现代化,反映了上虞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敢于拼搏的历史,应予弘扬,鼓励后人仿之、效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22: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时光隧道 叙述未了情缘
——桥梁工程师张剑英和他的交通老照片
  桥梁工程师张剑英,是上虞早期桥梁的“建设者”和“见证人”。从工作建桥到离休“监桥”的五十年间,参与上虞200多座桥梁的设计和建造。离休后,仍不忘交通情,收藏并拍摄许多有关上虞桥梁为主的交通老照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笔者走访张剑英老人家,欣赏他收藏的老照片,聆听他的交通故事,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泛漾历史沉淀芳华,感受当年“交通为先”的时代发展气息。

  扎根上虞

  立志为百姓造坚固的桥

  张剑英是余姚人,1932年出生,但他一直扎根上虞铺路搭桥。1949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绍兴军政干校、省交通技术干校、省干部学校学习并结业。当时的上虞县人民政府没有交通局,交通建设归属于县实业科,后改称交通建设科,科室只有5个人,负责全县所有交通道路工作,包括测量、设计、施工和管理。

  18岁的张剑英常常带着一把油纸伞,穿着一双布鞋,自带干粮实地调研,数天、数月奔波在虞舜大地的道路、河流和桥梁之间。建国初年财政贫乏,当时县里的桥梁几乎都是当地百姓自己用木头搭建而成,刮风下雨、爆发山洪时,经常出现桥毁人亡事故。张剑英在心里暗暗发誓,要给百姓修建最牢固的桥梁。

  1957年10月,张剑英精心设计和亲自参与的长山头桥建成,架设在上虞上浦至汤浦的县道公路上,这是上虞第一座正规木桥。开通当天,上虞解放后第一辆挂着彩球的客车缓缓从桥上驶过,木桥纹丝不动,围观群众和交通同行报以热烈掌声,张剑英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他暗下决心:要修建更多更好的桥梁,造福千家万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在下管山区的百姓全靠路桥通行。有一次,这里的路桥被洪水冲坏,急需重新建造。但是大跃进造成严重的山林毁坏,本地山上几乎找不到可以造桥的木材。怎么办?张剑英大胆设计,采用高强度钢索试建一座全长72米的柔性吊桥,供行人及手拉车通行,解决当地百姓燃眉之急,这是当时上虞第一座钢索柔性桥。

  留住古松

  见证新华大桥的前世今生

  横跨岭南白龙潭的新华大桥,是张剑英的得意作品。1970年,县人民政府要修建一条由岭南通往四明山革命老区的公路,公路修到白龙潭村口,一条又深又宽的大溪沟挡住去路,有关领导把这个桥梁设计建造任务交给了张剑英。

  当时,建造这座桥梁并非易事,白龙潭山高溪深,水流湍急,为确保安全,工作人员用绳子把各自的身体串绑在一起,下水测量。张剑英打趣说:“现在咱们可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建好桥梁,谁也别想上岸。”

  修桥过程中,一棵松树引起张剑英的注意。经查,当时这棵苍松已存活350年。村里贫困,有人想把松树卖了换钱,张剑英不答应,他用通俗简朴的方式,做通村里人的思想工作。他说:“这棵松树好比部队打仗时的旗帜,是村里的‘风水树’,绝对要保护好,要是把树砍掉,村里要‘倒灶’了。”

  为了保护古树,他几次修改造桥方案,为它腾出生长空间。张剑英用钢筋混凝土与花岗石结合,砌筑成空腹式双曲拱桥,让大桥稳定牢固。修桥没有钢材,他寻求余姚老家人的关系进货。张剑英说,当时老百姓都盼着这座桥建成,下管、岭南义务工大约有一二万人次,造桥场面十分震撼。

  1972年春,新华大桥建成通车。

  33年后,张剑英又来到了新华大桥,他欣慰地看到,大桥依然坚固,苍松依旧挺拔。

  张剑英告诉笔者,今年上半年,他再次去看望了新华大桥。他动情地说:“现在新华大桥真的老了,交通部门已考虑在原址重建一座大桥。虽然我对新华大桥有点不舍,但毕竟它已完成历史使命。”

  现在,近400岁的古松已成为当地美丽乡村公路的标志性风景和地理坐标,迎接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笔者从区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今年9月老桥拆除,为方便村民出行,新华桥钢便桥已架设,计划12月底,新桥建成通车。

  老而弥坚

  收藏资料还原桥梁历史

  1992年,张剑英离休了,但他退位不退劲,丝毫不得闲。

  1998年,曹娥江公路大桥改造,有方案提出要把老桥全部拆掉。这时候,张剑英捧着老桥的设计图站了出来,向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这样造价很高!”把原本打算拆除全部老桥的计划给拦了下来。

  原来,第一座曹娥江公路大桥1970年开始新建,1972年建成通车。相关的技术资料他一直精心保管着。当他获悉大桥改造,就翻了资料,认为公路大桥下部结构还是可以利用的,建议领导重新考虑方案。最后在原桥墩基础上,方案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建桥费用只花费780万元。他指着这份离休后珍藏了27年的资料,告诉笔者:“它可曾为政府节省了300至500万元的经费呢!”这座桥,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彩虹桥”。在曹娥江公路大桥改建过程中,张剑英老人成为一个“编外监理”,他常常用相机把大桥的关键部位和改造过程拍下来。一张张照片,凝聚着老人对交通事业的感情。

  翻看相册,张剑英老人对自己设计建造的桥梁如数家珍,“喏,这是1964年造好的百官新建桥,净跨20米,也是全省数一数二的T型梁桥,已经载入浙江桥梁册;这是丁宅大桥,这座桥本身按照汽十级标准设计,经过绍兴市交通局评定,得到民办公助优质工程奖;这是崧厦太平桥,轻型桥台,在大围涂的时候照这个样子造过几十座……我造桥几十年,从来没有一座出过一次安全事故!”他自豪地告诉笔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13:45 , Processed in 0.2926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