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17|回复: 0

《海隅岁月钩沉》正式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31 21: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部反映虞北乡土文化的文学作品
《海隅岁月钩沉》正式出版


  本报讯 (记者 宋彦佩 通讯员 钟振荣) 8月27日,一部反映虞北乡土文化的文学作品《海隅岁月钩沉》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作者申屠钟灵,今年77岁,是崧厦时华村裴家自然村人,务过农、打过工、经过商,办过企业。年轻时的他热爱文艺,会编会导,曾是文化俱乐部的骨干,他所创作的《红医》剧本,曾得到县文化部门认可,描写女赤脚医生热心为农民治病的形象深入人心。年逾古稀的他,不忘自己母土文化的根,笔耕不辍,将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崧厦生活经历,写成一篇篇回忆式文章。全书共459页,满纸都是乡土乡情,亦是对他过去人生最好的总结。

  细读书中文字,种种酸甜苦辣,种种为获得幸福的奋斗,让人从字里行间读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经受磨难的坚韧内心,不仅是对读者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对乡土历史的再认识。

  此书集结的文学作品创作历时9年。2009年,申屠钟灵开始在电脑上学习写作。年近古稀,在电脑手写板上无意识的创作,起初是因为兴趣使然,大家在论坛乡土文学版面上互动,或挖掘乡土故事,或写作小诗,或叙写人生经历。书名初名《穿越七十年》,就是在这样的激情支配下,打开了记忆闸门。

  “后书名更改为《海隅岁月钩沉》,因为曹娥江,崧厦人称之为前海,杭州湾,崧厦人称之为后海。‘海隅’指曹娥江边的一个小村落。”钟振荣介绍,作品展示了崧厦华镇一带百年来的变迁,艰苦而努力,生动而有趣。

  《海隅岁月钩沉》是崧厦第一部自传体的乡土作品,从民国时期写到新中国成立后,从分田到户到合作社,从公社化再到分田到户,从一条扁担到办厂,从九死一生到安享晚年,奋斗的人生足迹,始终充满着困难和艰辛,也感受到满足和欣慰。

  “该作品文字充满感情,很有张力,读来令人感动,催人泪下。”上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徐樟明说,这样的草木才子,正如乡村文化的一根天线,起到了乡土文化传承和传播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2-20 06:42 , Processed in 0.0582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