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20|回复: 0

六十六载创业史 一路激情一路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2 10: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十六载创业史 一路激情一路歌
我区首部公司发展志,《运发之路(1950-2016)》即将出版首发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近日,由浙江运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撰的公司发展志《运发之路(1950-2016)》正式出版,并将于3月中旬举行首发仪式。

  据悉,作为上虞首家正式出版企业发展志的公司,“运发”筹备出版该志书先后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由公司董事长俞支援担任主编,王水堂执笔责任编辑,徐尧峰做序,分发展篇、管理篇、成果篇、文化篇、人物篇,系统记述了运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至高档贵金属行业,挖掘探索越窑青瓷文化的66年发展历程。

  该志书由全国惟一以出版地方志为主的国家级出版机构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近72万字,装帧精美,设计新颖,并与公司贵金属产品完美融合,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和收藏价值。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浙江运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端于解放初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上虞县东关镇组建的“东关搬运工会”。20世纪80年代,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年轻有为的俞支援作为企业经理,大胆改革,打破“大锅饭”,实施“超奖负赔”经济责任制考核方法,被交通部编入全国汽车运输企业深化改革的实例向全国介绍推广。

  20世纪90年代初,本着“一业为主、多业发展”和“副业补主业”的理念,企业毅然迈出转型步伐,进军珠宝行业,首开了运输企业跨行转型的先河。进入新世纪,公司又咬定“百年强企”目标,不断强化品牌建设,全面拓展经营领域,实现了企业发展的华丽转身,铸就了运发今天的辉煌。

  回顾公司走过的66年不平凡的历程,其不断成长发展壮大进而做实做强,可以说与共和国走向繁荣昌盛相伴随,更与上虞经济腾飞和不断跨越紧密相连。俞支援说:“从1984年,我被上虞县交通局任命为东关搬运站站长,到如今公司转型升级成为上虞规模以上的百强企业,屈指算来,已经在坎坷曲折中走过了66个年头。虽然时间能带走一切,但带不走我们创业的足迹和历史的印记,更带不走我们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走向百年强企的征程上,整理编写公司的发展历史,记录公司走向成功道路上的思考和探索,不仅是对企业文化的一次汇总与提炼,更是公司一份难得的历史资源与精神财富,而这也是俞支援编撰出版公司志的初衷。

追寻轨迹,创新谋发展

  纵观《运发之路(1950-2016)》一书的发展轨迹,公司成长期的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发展期的多元发展、前景广阔,跨越期的继往开来、熔铸卓越,都离不开同一个关键字“变”。因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远主基调,没有创新的企业,最终会落伍于时代。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重新调整,传统的运输行业格局被打破,俞支援开始着眼开拓寻求新的经营空间。期间,他发现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提升,“珠宝”成为大众消费的“新宠”。于是,在2001年改制重组后,上虞市运发珠宝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组建,公司的经营范围也由原来的汽车运输,转型为以金银珠宝饰品、工艺品的生产、批发、零售为主业。

  为了快速实现转型目标,公司首先与我国权威金融企业上海造币厂加强互惠合作,设立浙江境内唯一的特约经销点——运发珠宝商行。同时,又注册“运发”图案商标,进入加工与自主品牌营销的新发展期。

  这期间,公司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声誉上,秉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而技术的创新,也让运发在众多的贵金属产品生产企业中脱颖而出,引来顶尖客户的业务订制。“2008年,我们公司通过竞标为第29届夏季北京奥运会制作金牌挂钩,看似简单,制作技术却要求非常高,须花20多道工序,攻克不变形、不变色等多道难题,还要保证200公斤外力拉不动。”俞支援说,正是过硬的技术创新让公司在贵金属生产、加工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继往开来 修志勉后人

  上虞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千百年来,悠悠流淌的曹娥江水孕育出了精美绝伦的越窑青瓷。然而,自东汉晚期以后,青瓷的烧制工艺遭遇断代,如何让失传的技艺得以传承,千峰翠色再绽光彩,成为许多文化人思考的难题。

  2004年,俞支援对上浦小仙坛等古窑址进行深入考察,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青瓷研究,呼吁大家重视青瓷文化。此后,他又全资收购了上虞越瓷陶业公司的股份,正式进军上虞青瓷的开发、生产、制造和推广领域,以一位企业家的实力与担当,肩负起了让秘色青瓷重焕光彩的历史使命。在此次编撰出版的志书上,也收录了公司突破仿古烧制技艺,自主研发生产的许多青瓷产品。俞支援说:“这些产品就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与外在表现,更是企业发展成长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内在精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继往开来有后人。2010年,俞辉子承父业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内部管理,不断向着规模化、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化、世界化的方向迈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如果把集体企业时期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阶段,把企业转制到新一代接班之前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二阶段,把当下的企业作为第三阶段的开端,那《运发之路(1950-2016)》所记载的,就是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我希望这本志书,不仅能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发展的前世今生,知道‘运发’的由来。而且能把我们公司的发展轨迹讲述给下一代,勉励他们传承创新,继往开来。”俞支援说。

  编辑浙江运发公司公司志《运发之路》,感触很多。有志者事竟成,运发公司能有今天这样发展成就,与公司董事长俞支援具有当代企业家优秀的素质和良好品行是分不开的。在此,我首先感觉到的,是俞支援有着眼于长远的超前思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他认为,企业不改革马上会落伍于时代,兴旺与衰落有时就在进与退的一步之间。据此,1984年,俞支援被任命为站长后,即据市场经济将给公司带来的影响,马上着手改革,积极抢占先机。一是把站升格为公司,提升企业规模,扩大经营范围;二是负债经营,购入一定量的运输车辆,由装卸转向运输主业;三是大刀阔斧改革分配制度,不仅让多劳者多得,更把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激发出来,以至他创设的“超奖负赔”的做法,成为了国家交通部推广的改革实例,公司迅速成为上虞交通局属下运输业的龙头。其次是责任意识。公司一路走来,困难与挫折相随而行,俞支援总是勇立潮头。一个职工关联着一个家庭,企业的成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他认为,企业发展,不仅职工安定与幸福,社会更能增加财富。而要如此,就是当家人必须有担当,带领好队伍。由此,当运输业竞争日渐激烈后,1992年,就为大家寻找新的出路,毅然跨行搞起了珠宝加工,进而是向贵金属生产开发发展,以至发展成如今的运发公司,以不断为大家就业提供新的机会。再是强烈的企业文化观念。他认为,搞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企业的魂。由此,他任站长的当年,就搞文明单位创建。他抓党、团、工会等工作,是摆在与生产一样地位。同时,他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积累,认为有积累就能形成企业精神,就能传承发展。故此,公司包括早期的大量资料,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由此,也使我们今天能完整地找到企业的发展轨迹,能看到运发文化的奇葩绽放,能为大家提供一个真实的可资借鉴范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3 03:39 , Processed in 0.0792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