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79|回复: 0

“初识”谢肃(章抱苦/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 08: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识”谢肃
 

作者:章抱苦  转2018年2月1日上虞日报
   

      光绪版《上虞诗选》收录诗人209位,其中,诗作在10首以上的,唯有5人,分别是:谢灵运、李光、赵友直、谢肃和丁鹤。就数量而言,谢肃居第三,有16首。
  翻开《上虞诗选·卷二》第一页,谢肃之名便映入眼帘,原书注有他简略的生平。考《钦定四库全书·集部》有谢肃所著《密庵集》八卷(原有十卷),卷首有总纂官纪昀等人署名的文章、有金华戴良所写序言两篇,其中涉及介绍谢肃的文字,较之《上虞诗选》稍有增补,俱不详焉。另有谢肃为贡师泰《玩斋集》、刘履《风雅翼》所写的序言,还有《明史》、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等,记载了一些信息,也很简略。唯光绪《上虞县志校续》中的谢肃小传,内容丰富,较为翔实,但有许多对其诗风有重要影响的履历节点及人物性格皆因内容所限无法涉及,个别时间点也因考证困难并不明确;幸有贡师泰《送谢元功东归序》和谢肃自己的一些作品对当年具体时间和细节作了回忆,但与志书略有不合。所以,后人想要了解谢肃一生行藏需从上述各书中综合推理。
  谢肃,字原功(一作元功),别号密庵,上虞人,生卒年不详(一说 1332-1385年)。自幼强记捷识,遍读经史,学问甚富。曾抱其所学,一试浙江乡闱,名落孙山(未知何年)。元至正十九年春正月,谢肃辞母西游,竹冠芒鞋,前往吴山,拜谒户部尚书贡师泰,贡师泰系文学大家,十分欣赏谢肃才华,辩论经籍之余,常向谢肃传授作文赋诗之法,二人有师徒之谊。不久,贡师泰奉诏漕运闽广盐粮,遂与同泛大海,相与朝夕。至正二十一年前后曾为平江路学道书院山长。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占据平江时,谢肃激愤不已,想要拜见宰相,献偃兵息民之策,贡师泰专门撰文为其送行,可惜怀才不遇(此事志书有载,但时间不详,未知先后)。贡师泰死后,谢肃为他料理后事,刊集遗稿,归隐于越,高卧乡里。洪武十九年,谢肃举明经(其诗自云十六年试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与按察司陶垕仲一同整肃风纪,弹劾布政使薛大昉贪暴不职,被押解进京,直到薛氏罪名坐实才复职返回;出按漳、泉时,有虎患,谢肃除之,百姓尽仰;后于任上因事被逮,皇帝在文华殿亲自审讯,谢肃以一句“文华非拷掠之地,陛下非问刑之官”,下狱,被狱吏用布囊压死。谢肃死后不久,姚广孝等录其遗集与古人同列,可知其诗文在当世声望之重!正统间,谢肃被祀乡贤。
  谢肃一生成就最高的是诗文,“元功之文肖其为人……其志之可见者独文而已。”(戴良语)“初识”谢肃,我觉得其人有三大特点:一是怀才不遇,初心不泯;二是卓然豪放,磊落不凡;三是孝亲爱乡,家国情深。其人如此,其诗亦然:一是以古明志,以诗为史;二是笔力雄健,气脉充足;三是亲情弥漫,乡恋至深。
  时人张昱有诗云:“龙驹堕地即千里,凤鸟及时才一鸣。”(《赠谢肃东还)》然而,谢肃生在了元明更迭的乱世,“自余万事一莫问,社稷安危归大臣”(谢肃此时的内心世界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他的一生,虽然当过官,但并不成功,依然有英雄失之草野,龙驹凤鸟生不逢时之叹。当世不遇,诗人大多怀古明志,这也使得谢肃的诗歌充满了古意。山川离合、土地沿革、宦海沉浮、人物兴废……历史永远是这样在向前推进,对历史的感慨,对自己的不遇,对众生的悲悯,谢肃一秉少陵遗风、太白气势,将它们写入纪行,沉郁顿挫,荡气回肠,自成新意,“高出时辈,沛然有古作者之遗风。”(戴良语)他的诗歌也因此成为了“可以正史策之讹谬,补志书之缺略”的“诗史”。“国家不幸诗家幸”,如果谢肃未曾经历那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痛苦,他的诗歌又怎会如此深刻、高古。
  谢肃是无奈,但这种无奈并未磨去他对生活的信心,我们今天读谢肃的诗歌,最大的感觉是格局广大,气势雄浑,完全不像失意之人。正如贡师泰所说:“元功一不遇于丞相,再不遇于有司,又不屑于御史执政之察荐,翩然而起,浩然而归,若生驹健鹄,不可控搏,岂不真奇士也。”谢肃面对挫折并没有逃避,他的伟大,就在这困境之中的“翩然而起”,他超脱了当世的束缚,寻求自性的解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壮游天下,遍览山川。据戴良回忆,谢肃曾远行西北,盘桓吴楚齐鲁燕赵晋魏之郊,感今怀古,一发于声。他不畏世俗眼光,每每登高临下、席地坐卧、剧饮大醉时,必定直抒胸臆,放声高歌,何其雄壮!其人如此,其诗自然也不同凡响。
  然而,再豪迈的大丈夫,心头都有柔软的一面,那里装着亲人,装着家乡。谢肃早孤,母亲养之训之,感情极深。在谢肃的诗里常常会见到母亲的身影,如“我家高堂临海城,阿母向天看月行。月行若照儿行处,应念白发增新明。”(《见月行》)“梦想当年幼学时,得读父书缘母慈。母今发白书满栋,芸落蠹生谁晒之?”(《怀越东书舍歌》)还有《老母生朝》、《别生母》等,贡师泰在文章也曾提到谢肃坚决回家的原因即是孝敬老母……如此种种,尽显人伦真情,读来好不感人。除了母亲,翻阅谢肃的诗歌,还能看到许多描写上虞山河往事的作品,或古风、或格律、或歌行,在此不作枚举,这些诗歌无不浸润着谢肃对家乡上虞的精神寄托和一片深情。
  评判一位诗人的成就有多种标准,诗的质量只是其中一种,比如谢肃,较之于诗,我觉得他的那些精神成就更加重要,而这些背后的东西,正是值得我们一同关注与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09:50 , Processed in 0.0981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