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58|回复: 2

劳动生产中烧伤的现场急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7 08: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劳动生产中烧伤的现场急救

                                                                             作者:任奂龙  来源:湖南消防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烧伤作为一种常见损伤也出现了多发、频发的现象。高楼林立、地下工程增多、大型商业网点遍布,娱乐场所随处可见。由于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带来的火灾隐患越来越多。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农村的许多小工业企业在生产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容易造成火灾及其他灾难性事故。所以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重视安全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另一方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常见的烧伤救治方法,对我们减轻烧伤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及时挽救生命有着积极的意义。一般来讲,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造成的轻度烧伤(约占95%)无需专门治疗或在医院门诊治疗即可痊愈。但是仍有少量病人(约占5%)需接受住院治疗。这类病人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烧伤本身就很严重,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则是因为早期处理不当或根本未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创面加深,病情加重的。因此,宣传普及烧伤的现场急救,显得尤为重要。烧伤的现场急救是患者到医院后后续治疗的基础。处理得当则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延误治疗,留下终身残疾,严重影响容貌和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生命。要做好烧伤的现场急救,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烧伤。烧伤与哪些因素有关。 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热液、蒸汽、炽热固体、高温气体)等致伤因子作用于人体,造成人体体表组织损害的全身性疾病。换言之,烧伤是由于局部热损伤,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器官变化的创伤性疾病。一般情况下,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伤与热力引起的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临床过程相近,因此,临床上习惯将它们统称为烧伤。
  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致伤因子作用于人体造成的损伤,其损伤的程度,除与烧伤因子本身的强度有关外,还与它们作用于人体的面积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患者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烧伤部位等因素有关。 作用范围广,则烧伤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则烧伤程度深。因此,一旦发生烧伤,首先必须保持冷静,迅速脱离致伤源。如果发生火灾,必须立即脱离火灾现场。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采用低体位或匍匐前进,以免有毒气体、CO及高温气体吸入。脱离火场后应迅速脱去着火的衣物、或就地卧倒打滚压灭火焰、或用衣、被等盖灭火焰、或用水浇灭火焰,也可跳入身边的水塘中灭火。切忌高声呼叫或奔跑,以防加重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热液烫伤,则应立即脱去被热液浸湿的衣物。电击伤、电接触伤、电弧伤,应立即中断电源,切不可在未切断电源时接触伤者,以免自身被电击伤。如伤者呼吸、心跳停止,应在现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直到呼吸、心跳恢复后,再按火焰烧伤常规处理创面。化学物质烧伤,一般不用化学物质中和,以免造成再次损伤,加深创面。受伤后应立即脱去浸有化学物质的衣物,用水冲洗,要尽可能的洗去皮肤上的化学物质。生石灰烧伤应用干布擦净生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以免发生反应加重烧伤。磷烧伤后应立即用水冲洗或浸泡,尽量祛除创面残留磷粒,如果无水冲洗或浸泡,则应用多层湿纱布包扎,隔离空气,防止磷遇空气继续燃烧。禁用含油质的敷料或油质的药膏包扎,以防磷溶解、吸收,发生磷吸收中毒。 患者脱离致伤源后,应快速进行冷疗。可用冷水或冰水浸泡或湿敷。通过冷疗,不仅可以中和皮肤组织中残留的余热,防止余热的叠加损伤。还可以使局部因烧伤而扩张的血管收缩,减少渗出,减轻水肿。同时可以降低烧伤局部的新陈代谢,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疼痛,减少损伤。冷疗的时间应不少于30min。在寒冷季节里进行冷疗,应注意保暖和防冻。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应为冷疗而贻误抢救时间。 烧伤创面应注意保护,防止污染和再次损伤,可用清洁的衣服、被单、敷料、纱布、三角巾等进行包扎处理。除很小面积的浅度烧伤外,不可涂有颜色和刺激性的药物(如紫药水、红汞、酒精、碘酒等)以免影响烧伤深度的判断及刺激创面。也不宜使用抗生素类药膏、药粉等外用。此时烧伤创面大部分是比较“干净”的,细菌不会太多,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创面细菌产生耐药。如果创面确实太脏,用清水冲洗即可。 民间有许多关于烧伤创面的“偏方”。如“老鼠油”、“鸡蛋油”、“狗獾油”等,不能一概而论,可根据使用者的经验和创面大小酌情使用,但应该注意“老鼠油”等本身不能被污染和变质,药店出售的“蓝油烃”、“京万红”等外用烧伤药,也可作简单外涂应急处理。 头面部烧伤患者往往伴有“吸入性损伤”,此时病人多伴有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痰中带黑灰,鼻毛烧焦,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应立即送就近医院抢救。如果已有呼吸困难发生,应立即用粗针头刺入喉结下方正中气管壁软骨间软凹处。如无针头,可用利刃切开气管解除窒息。部分“呼吸性损伤”患者,可无症状和体征,甚至无体表烧伤表现,也有可能出现窒息。有些头面部烧伤患者虽然没有“吸入性损伤”但会因喉头水肿而窒息,应高度警惕。
  烧伤患者由于毛细血管渗出增加,严重烧伤后短时间内即可导致血容量不足。烧伤面积达到体表的15%(约本人15个手掌大小),小儿超过10%(约患儿10个手掌大小),即有可能发生休克,应尽快送医院抢救。轻、中度烧伤患者可口服淡盐开水(1:100),但应注意不宜一次性饮入太多或喝得太快,不宜单纯大量饮水,以免发生水中毒。 对于烧伤疼痛较剧及伴有烦躁的患者,有条件时应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对小儿、老年患者及有吸入性损伤、颅脑损伤的患者慎用或不用哌替啶和吗啡,以免抑制呼吸。慎用或不用氯丙嗪。 许多烧伤往往都伴有其它合并伤。如发生火灾时,除可伴有吸入性损伤外,还有可能伴有中毒、窒息、甚至挤压伤等。电击伤有时可伴有呼吸、心跳停止。车祸,爆炸事故往往伴有骨折、脑外伤、腹部脏器损伤等,均应按照外伤急救原则作相应的紧急处理,尤其应把危及伤病员生命安全的损伤放在首位。 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比较复杂,由于成批烧伤多见于爆炸现场或室内大火,事故现场十分混乱,救治空间窄小,医护人员有限,烧伤患者又多伴有吸入性损伤、中毒等其它原因的复合伤,往往给施救带来困难。此时,现场急救的组织领导应由消防部门和赶来的救护车随车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按照先抢后救、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近后远的原则进行分类处理。 烧伤患者尤其是重度烧伤患者,经抢救脱离危险后应送就近的医疗单位治疗。严重烧伤患者不宜搬动和长途转运,特别是在转运前和转运中未作适当治疗者,可加重休克及创面感染,不恰当的转运常可使患者中途死亡。有些虽能到达目的地,但患者已处于严重休克状态。有的虽能勉强度过休克期,但机体的防御功能已严重受损,在回吸收期极易发生全身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伤员的后送时机一定要严格掌握,烧伤程度越重,必须越早送到就近的医疗单位。但必须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休克控制后才能考虑后送。后送工具的选择,对于一般轻、中度烧伤患者无严格要求,但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则应尽可能的选用速度快,颠簸少,途中能有治疗和紧急处理的工具。注意冬季防寒,夏季防暑。飞机后送患者,起飞时头部应向机尾,降落时头部应向机头方向,或横卧位,以防脑缺血、缺氧。途中可少量多次饮用盐饮料,但应避免一次性饮入过多。发生呕吐时,应将患者的头向一边侧,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后送时还应注意避免烧伤部位长时间受压。如背部烧伤应避免长时间仰卧,臀部烧伤不宜久坐,受伤的四肢应尽量抬高,足烧伤应尽量缩短下地时间和次数。 当然,本文只是简要介绍了劳动生产中烧伤的应急救助措施,更多信息请浏览中国消防烧(创)伤医疗救护网。该网站结合工矿企业生产特点详实地介绍在劳动生产中常见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且发表了大量由医疗专业人士提供的丰富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全社会普及最实用的烧烫伤医疗常识。它集专业性、学术性、权威性三大特点于一身,融入新闻、学术、医学教苑、消防救护、科普等一炉,是宣传劳动生产中医疗保健知识的主力军。 综上所述,烧伤的现场急救原则是:迅速脱离致伤源,立即冷疗,就近急救和分类转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7 19: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7 20: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5 08:53 , Processed in 0.0717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