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11|回复: 2

上虞日报:用爱和责任汇聚起道德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9 08: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爱和责任汇聚起道德力量
——我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践行“最美精神”纪实


  有一种爱,悄无声息,却让身边的人时时感受到爱的力量;有一种责任,责无旁贷,让这个社会涌动着满满的正能量。在虞舜大地上,从古至今,孝德文化绵延不绝,道德文明代代相传,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省道德模范杭兰英,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张杰、阮炳炎、曹秋芳,省道德模范董国光等一大批“最美人物”,他们用爱和责任汇聚起道德力量,让虞城处处闪现着社会文明新风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勇立潮头的上虞,不仅创造着物质文明的富有,也不断奏响精神文明的弦歌,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构筑起上虞“道德高地”的厚重价值力量。


 敬业奉献,村干部向杭兰英看齐

  

      走进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祝温村,绿树成荫,墙绘遍布,村内干净整洁,犹如一个乡村旅游景区。

  “为保持村庄的美丽整洁,这花了杭书记多少心血啊!”祝温村驻村干部陈秀春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点多,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总是第一个到村,31年来,她把村当家一样看待,一早到村,她总是要步行着去村内各个建设工程现场看看进展,看到有乱丢的垃圾,她总要弯腰捡拾。现在杭书记成了标杆式的人物,今年祝温村已接待1.5万人次的参观考察人员,她的工作压力更大了。

  好多次到祝温村,记者总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杭兰英书记与村干部一起捏着扫帚在村内清扫。“作为一个村党总支书记,就是要带动村干部和广大村民,共同把我们的村庄建设好,只有我们村干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村里的工作也一定能做好。”刚在今年11月获得第五届浙江省道德模范的杭兰英依然是朴素的做人做事。

  “不仅自己带头干,还经常为公益事业倒贴资金。至今,杭书记已为村各项事业捐款50多万元。”身边的村民都为杭兰英的敬业奉献精神感动。

  筑巢引凤,用在祝温村是最形象不过。这些年,美丽和谐的祝温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村里社会能人纷纷回村反哺,农村生活体验园、农民艺术馆、村企业相继建起来,村庄美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

  杭兰英书记见证了村庄的变迁,把一个脏乱、落后的村庄建设成美丽、整洁、文明的全国文明村。如今,祝温村不仅是创业乐园、生态花园,还形成了家庭比孝顺、邻里比和睦、家家比和谐的新风气。杭兰英这一身边的典型成了上虞村干部争相学习的榜样。

  “杭书记的工作做得真当细致”“这样讲奉献的书记太少了”……前来祝温村参观访问的基层干部发出这样的啧啧赞叹。如今,争当杭兰英式好书记已成为上虞村干部们的一种共识,也涌现出许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优秀村干部,如东关街道担山村党总支书记姚宝忠、曹娥街道外五甲村党总支书记倪佰芳、小越街道倪梁村党总支书记倪建军、丰惠镇西湖村党总支书记周焕梁等等,他们为上虞美丽乡村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见义勇为,义务消防代代相传

  

     今年11月,道墟街道消防队伍业务技能比武竞赛正在火热进行,今年73岁的阮炳炎穿着绿色消防服,与几个义务消防队员在河道边试水枪、查设施,等准备停当,他才跟记者聊了起来,“今年我不参赛,但不放心,仍到现场来看看。”

  看到一支支消防队伍中的消防员疾跑着跨越障碍,迅速抓起灭火器灭火盆,站在一旁的阮炳炎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这笑容应该还带着一份欣慰。

  阮炳炎是道墟街道肖金村村民,1989年,他组建起全省第一支家庭义务消防队,因在家中排行第三,加上义务救火20多年而闻名乡里,被誉为“救火阿三”。

  28年来,阮炳炎已花费数十万元购买汽吊及各类消防设施,单每年花在这些消防设施设备上的维修费和油费至少在5000元以上,且没有任何专项补助,但老人说他不后悔,这些付出换回的可是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确,这些年,他义务救火300多场,救回了20多条人命,为乡亲们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        (下转第二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08: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接第一版)

  近几年,阮炳炎自感年岁渐高,他也有意培养义务消防员,于是经常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如此救火事业才能传下去。他深知义务救火队员的辛苦,经常自掏腰包给予一点补贴,同时他还自费买过水泵12只,奖过4支水泵,又免费送给乡镇(街道)及村4只。

  “300多场火救下来,我对火场情况已有经验了。”阮炳炎说,一看火场烟情,他就知道这户家里着什么了,所以他岁数大了,就算现场救不动,当个指挥员也是好的。

  阮炳炎看着道墟街道内村企校已组建起40多支消防队伍,开心地笑着说,这些业余消防队员中,他的徒弟就有30余个,徒弟带徒弟已有不少,他的救火事业后继有人了。

  “行善是我们阮家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美德,我不能丢。”阮炳炎告诉记者,清朝道光年间,他的先祖阮华玉就买过水龙、救火锣、四人摇的救火船,组织过救火队,传到他这里,算是第六代。老母亲在世时也是非常支持他做这积德行善的好事,只要开得动机器,扛得动水枪,他还要一直救下去。

  

公益慈善,“爱心灯光”越照越亮

 

    “昨天刚去章镇镇走访了一户求助对象,当晚把志愿者写来的公益日志审核后编发出去了,但资助方案还在落实中。”12月17日上午,还在百官街道六楼办公室忙碌的董国光,见到记者便聊起了最近在忙的事。

  慈善事做得越多,求助的人也越多,董国光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始终有忙不完的事。大到一场慈善活动的策划,小到一篇文稿的敲定,董国光一直亲力亲为,为大事小事操心操劳着。

  记得那是2009年12月,董国光爬上丰惠镇凤鸣村燕河岗,为王松堂老人安装了一盏灯开始,便萌发了组建“点亮一盏灯”志愿者团队的想法。

  之后的8年中,他用爱心已凝聚了38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点亮一盏灯”民间慈善团队已先后在上虞、绍兴、丽水、四川、云南、甘肃、河南等地组织了千余次爱心活动,募集善款超千万元,受益家庭8000多户。

  “一路走来,被人质疑过,也有过苦闷,但自己认为对的就坚持做下来了。”董国光说,他一直在打造一种慈善文化,唤起更多人的公益意识,感召更多人去做慈善事业。

  继成功举办“免费集市”后,今年更大的慈善行动——雨花斋(上虞)免费素食餐厅近日在上虞江东路原海滨建筑公司内正式开业了。董国光说,“我只是这个敢于打破‘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团队的参与者,把这份爱心餐送给那些真正需要关爱的老年人、有困难的群体、长年工作在外的环卫工人等,让社会越来越美好和谐。”

  爱在传递。这几年,蓝天救援队、上虞四驱救援队、区红十字会户外救援队、区心梦义工社……在虞城的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作为发起人或参与者的他们称,最初的公益参与和体验就是从“点亮一盏灯”而来。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爱的奉献》中的歌词在上虞众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实践中,不再是一句简单唱词,而是幻化成爱的凝聚,爱的传递,让虞城文明更璀璨夺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09: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syrb2017121900001v01n.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6 07:20 , Processed in 0.0419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