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魏新宇)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家住城区半山小区的老人陈绵武,今年已经92岁高龄,多年来,他坚持写作,出版后将著作无偿赠送他人,为众多喜爱阅读的人们送上了一份份精神食粮。
12日,记者来到半山小区陈绵武老人家中,近距离了解这位默默采蜜的老人。生锈的防盗门后,一位目光炯炯的老人开了门,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看不出来这位精神奕奕的老人今年已到鲐背之年。
“陈先生,中秋节快到了,我们专程来拜望您。”“谢谢大家,你们更应该看望慰问那些弱势人群,他们更需要社会的温暖和关心。”陈绵武先生很坦率地说。
1925年出生的陈绵武,是上虞教坛老一辈的“常青树”。曾任春晖中学、下管中学、上虞中学等校教师,系上虞市政协第一、二届常委,浙江省历史教学研究会会员。
解放前,陈绵武在上海怡丰银行工作,每月收入有一百元左右。解放后,因私人银行关停,陈绵武面临回乡或分配至广州工作的选择,“我乡土观念重,所以当时还是选择了回上虞教书。”老人说。放弃广州工作的机会,意味着放弃高薪和安稳,从此,陈绵武在教育岗位上一干就是35年。
回到上虞后,陈绵武在春晖中学教语文,后又兼教英语,并凭借着扎实的英语基础在半年内学会了俄语。文化大革命时,陈绵武到山区下管中学教书。全国恢复高考后,陈绵武作为老一辈教育工作者被邀请回到城区,在当时上虞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高考补习班担任辅导老师,那一年,在其悉心辅导下,班上53名学生中被大学录取者达48名。
1985年,陈绵武退休,但他闲不住,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三个十年”计划,此计划一出,连老伴都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定这个计划的时候,他已是60周岁。
第一个十年,陈绵武利用留校任教和讲学培训攒下一笔笔“写作基金”;第二个十年,老人坚持阅读,补充知识,并利用前十年攒下的“写作基金”购买了大量的工具书、参考材料、基本丛书。平均隔天,他就守在各大图书馆,新华书店里一站就是一天。第三个十年,开始写作,将自己所学倾注在自己的著作上。整日伏案疾书,十年时间中,陈绵武写了7本书,其中《春晖初照》《虞史漫拾》《名人与上虞》《上虞文学发展史》《桑榆漫笔》等6本已出版,另一本也基本完成创作。
“未出版的这本《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伉俪录》涵括了近5000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伉俪故事,有100多万字。”陈绵武告诉记者。很难想象,一个90多岁的老人,能有这样的精力。更难能可贵的是,这7本著作共计10000册,但一本都未曾售卖过,而是统统赠送给那些喜爱阅读的人了。2013年,老人的作品荣获年度“谢晋文化奖”(社科类)优秀文化作品一等奖,也正因老人德艺双馨,在2010年,他当选为年度上虞最具影响力人物,实至名归。
“荣誉只是身外物,我只想安安静静写点东西,给需要的人看,不求别的。”据了解,陈绵武膝下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生活平淡,家庭和睦。平日里,老人潜心在家阅读、写作,偶尔下楼遛个弯。
几年前,陈绵武老人听闻“点亮一盏灯”负责人董国光上山为孤寡残疾老人王松堂安装电灯,深受感动,也正是机缘巧合,董国光因为喜爱看文史类书籍,登门拜访老先生,于是,同样拥有一颗助人为乐爱心的两人走到了一起,成了忘年交。
提到对“点亮一盏灯”的评价,老人不吝赞美:“引用一句话,‘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在我眼中,‘点亮一盏灯’团队就是这样一群平民英雄。”
虽然老人也是“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一名志愿者,但毕竟年纪摆在那,没法参加团队活动,并且老人只是一名普通退休教师,财力有限,听闻那些贫困家庭的遭遇也爱莫能助。但是,在其他人看来,陈绵武却是用自己的方式在默默奉献着爱心,为许许多多个喜爱阅读的人提供精神食粮,和“点亮一盏灯”的公益活动目的殊途同归。
陈绵武老人表示,今后仍会继续写作,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精神上的一丝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