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发表于 2021-5-30 05:54:56

5月29日看望麻风病休养员活动随记(南连/文)

5月29日看望麻风病休养员活动随记


                     南连/文 摄

从一盏灯创建初期至今,会在每年的元宵、端午和中秋节前后,组织活动去银山医院,看望那些因麻风病而致残致畸致失明的老人,他们的病情早已经被治愈,但是因身体缺陷而导致的人生的缺陷,却已无法挽回。这样的看望,团队不知不觉已坚持了近十年,因此去皮肤病医院银山住院康复部,已经和去朋友家一样自然熟络,对那里的老人们,也早没有了初见时的戒备和恐惧,有的,是一颗多待一会,陪他们说说话的心。


临近端午,早已提上日程的活动终于在今天成行。车刚停稳没一会儿,医院的大姐手握额温枪一路小跑过来打招呼,因为疫情还在,口罩,测温这些工作照例要执行,大姐是院里唯一的工作人员,负责每位老人的日常起居、一日两餐和导医问药,今天见她,岁月把她那一头黑发染白了许多。


第一次带女儿来银山医院参加活动,是2012年9月9日,小小的她握着话筒给老人们演唱自创的歌曲,那一幕犹在眼前,那时,这里住着十几位性格各异的老人,银山给我的记忆是欢闹的。今天,女儿第五次来银山,170的大个子蹲在地上听这位熟悉的奶奶说话,此时,走廊里那一扇扇房门,仅剩5扇还在每天开启,其余已经永久关闭。先干活,像每次来一样,把带去的礼品分别送至老人房间,叮嘱他们及时吃完,以防藏着藏着就过期,对于八宝粥方便面这类简餐食品,老人们挺开心,表示当早餐挺好。时间还早,志愿者们开始有默契地和老人们聊天,一聊就是差不多一个小时,等到9点半过,大姐要去食堂为老人们忙活中饭了才走。


安安翻出2019年活动录下的视频给奶奶看,镜头里的奶奶正在高声歌唱,兴致很好,今天,她没有唱歌,她告诉我们,她那大5岁,今年90岁了的,不定期会从上海赶来看她的姐姐,不久前又来了,这次来姐姐告诉她,这是最后一次来看她了,往后再走不动了,就不再来了。她在十几岁的少女时期,患上了麻风病,一辈子几乎都在医院渡过,在她床头柜子上,离她枕头最近的地方,摆放着两张年久褪色的相片,一张是个穿婚纱的女子,已经看不清长相,那是她的一个小辈,也曾来看过她,如今也是一大把年纪了。另一张,照片里三个民国打扮的男子,她说左边那个是她爸爸,中间的也是自家人,右边那个是外来的。我们都被这张照片吸引,忍不住要拍下来,继而在这个老相框下面,还发现一张民国二十四年的书单目录,泛黄的纸张透着历史学究的味道,那个时代的慢与热,随之在脑海里生长……她回头对我们说:“你们真好,每次这样来看我,真的好。”没人说话的时候,她就长久地对着竹林凝望,神情清淡,仿佛一生的心事,尽被大自然承接了。


生活其实就是让人不断地选择,即使是被同一种疾病困扰的一群人,依旧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在搬礼品去老人们房间的时候,我们发现廊下的桌上放着一大碗黑色鹅卵石,当时不知是何意,直到快离开的时候,其中一位老人坐下来开始玩,才明白这是一大碗玩具,而老人已经玩得相当熟练,院里大姐也玩不过他。对于这位老人,无异是新大陆一般的发现,他的锄头能挖到很多马鞭笋,他在竹林边上开垦出一大片田地,种了好多红薯,他还告诉我,银山依旧有银矿,如果工人们开工,能有二十来人,东家就会把他们分成两班,靠近他的田地边缘,就是矿里人种下的玉米。当他不说话的时候,严肃的表情让人感觉难以靠近,但是他从外面公园里捡来的黑色鹅卵石,却瞬间让他露出了孩子般的天真。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继地练习如何放手,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这是一位僧人兼宗教学者对于断舍离的形容,这不也是在教我们学会如何去选择吗。有一位老人,因胞弟离世回家奔丧去了,因此合影中只有大姐和4位老人,每次来,老人们从不吝啬他们的笑容和感谢,下次再来,你会选择一起吗?                                                


感谢今天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安安、胡荣、谢新根、陈果彤、魏南连。

   2021年5月30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5月29日看望麻风病休养员活动随记(南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