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发表于 2021-5-6 10:44:43

钱江晚报:身边的党员:一盏60瓦的灯泡,3900多位志愿者,点亮两万困难家庭的希望


管理员 发表于 2021-5-6 10:49:12

身边的党员丨从一盏60瓦的灯泡开始,他和3900余志愿者点亮6省近20市20000余户家庭的希望 人物:董国光党龄:24年 1997年入党一句话:
联系上董国光的时候,他正忙着整理资料,自从2009年他为燕河岗上的一位孤寡老人家里点亮了一盏电灯,这盏爱心一路沿着曹娥江,向内陆传递,点亮了云南、四川、甘肃、新疆等省份困难家庭的希望。“12年,有关这盏灯的文字记录已经足足有千万字,字里行间记录的是这个公益组织的成长,也记录着人与人之间真挚、平凡的情感,”董国光说,“你们去看看我们的官网,就能了解很多信息。”
一盏灯点亮万家希望
在网上,搜索点亮一盏灯就能看到这个公益组织的官网。网站内容有活动公告、章程守则、财务公示、爱心求助、公益常识等,并公示了组织内设的十个部门,志愿者管理、财务管理、网站技术、政法咨询、心理咨询等等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样健全的内容和管理出自一个民间公益组织。
董国光说,这个网站包含了点亮一盏灯3900多位全国各地志愿者的奉献,每件事都有人落实,在这里奉献的人,不拿一分报酬,就连网站都是志愿者自己打理。
“其实,我和《钱江晚报》也有渊源,2010年的时候,我就接受过钱报记者的采访,那时也是网友刚开始一起相约帮助孤寡老人。”董国光给记者展示了一份2010年1月12日《钱江晚报》的报道。
报道记录2009年12月的一天,董国光和朋友去上虞丰惠镇燕河岗第一次遇见孤寡老人王松堂的场景:在废弃的小学校里,屋内除了一床、一灶、一桌,石屋是透风的,而且没有电灯。老人只能点着蜡烛过冬。虽然当时他和朋友给老人留了钱,但回家后,心情依旧沉重的董国光还是决定买了电线、插座和灯泡返回山上为老人装一盏灯。
那会的董国光自己也只是一名厂里的工人,家境一般,他说:“我是一名电工,所以当时就觉得这是除了金钱之外,我可以为老人家做的,然后我自己也比较喜欢写东西,所以就把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了下来。”
董国光将文字发在绍兴论坛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回复,纷纷要求和他一起看望和帮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
至今,这个在网络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已发起了12000多次爱心活动,联接善款超1000万元,帮助家庭2万多人次。
一根网线串联万里千人爱心
采访中,董国光一再表示,希望多聊关于组织里的事,自己只是其中一员,他说,网络不断扩大了他和“点亮一盏灯”的影响力,12年间,3900余人加入这个大家庭,大家虽然相隔了千里万里,但拥有一样的爱心。
记者通过董国光提供的信息了解到,志愿者中,年纪最大的是104岁的俞匡章奶奶,老人家至今天不分昼夜、不分寒暑在亲手编织帽子、围巾和手套,用自己的手艺为400位孤寡老人和孩子送去了温暖。
“我们还有一对90多岁的夫妇每年都会来捐款,至今已经捐了14万,其实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富裕,总是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捐给更困难的人。”董国光说,“所以我想把这些事情通过我的文字整理记录下来,现在我们会把故事发到网站上,现在我在整理一套十卷本的《点亮一盏灯文集》,并且还会把这些文字留在我们的纪念馆里。”
去年年底,董国光还收到了一封来自四川阿坝州的信件,足足两页纸。写信的是他们曾经在2013年时帮助过的困难家庭孩子,名叫涛涛。信上,涛涛向董国光汇报了自己的学业,虽然自己在浙江读了大学,但毕业后,因为当年“点亮一盏灯”早已在他心中埋下了爱心的种子,最终,他决定远离家乡上虞,成了四川偏远山村里的一名乡干部,他要去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同时,他将自己第一个的半个月工资500元捐给了“点亮一盏灯”。后来,被董国光婉谢了。
一盏灯,不仅点亮了一个孤寡老人的生活,更照亮一群像董国光这样的爱心人士,伴随他们翻山越岭,带给更多人生活的希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钱江晚报:身边的党员:一盏60瓦的灯泡,3900多位志愿者,点亮两万困难家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