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发表于 2020-12-25 14:13:58

燕河岗上(乃禾/文)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0-12-25 14:37 编辑

                  燕河岗上
   
                                     乃禾/文


下午(昨天)刚到上班时间,我刚停好车,就收到志愿者柳七的微信,原来他这么准时地等在门口了。他是昨天晚上才来加我的微信,说有个事儿想麻烦我,他买了件羽绒服给在我校就读的小钰,说天气越来越冷了,怕娃给冻了,想麻烦我带带给她。除了一件羽绒服,还有一大袋女孩子爱吃的零食,这个暖叔叔想得真细心、周到。


提着两大包礼物,进入办公室,想拍个图,在群里给孙叔叔点个赞,就感觉手机有振动声,一看是随风打来的,赶紧接通。电话中还有董老师的声音,原来他们也是来给学校里就读的学生送礼物,让我转送。我赶紧再走到学校门口迎接。车里还坐着幽香,他们这算是顺路,他们正式的目的地是燕河岗。董老师一句:“侬有时间一起去?”机会难得,我就将接到的礼物寄放在学校门卫室,跟领导请了个假,坐进车里,往“点亮一盏灯”的井冈山而去。


这是我的第三次燕河岗之行,每一次都刻骨铭心,只能怪时间的脚步匆匆又匆匆。这一次与上一次相隔竟然已经6年多了,王松堂老人也于几年前离世,之后,团队修缮了老人住过的两间平屋,将它们作为“点亮一盏灯发源地纪念馆”,并在在院子里立碑为记。因而,也可以说,自纪念馆设立后,我这是第一次去。


从凤鸣村上山去的路,早就听说在修建,已拓宽,可是,在我看来,还是高低不平的泥石路,我定然还是不敢自己驾车的。想到我第一次去,是在一个雨后的午后,还有“最后一公里”的时候,车子在一个上坡处熄火抛锚,我们一脚高一脚低的,踏着泥泞,鞋子被泥粘着重得跨不开步,裤脚口也都是泥。而第二次的景象则完全不同,那是晴暖的早春,梅花在枝头俏立,一大群人看望老人后,就热热闹闹地野餐。之后的几次活动,我都没赶上时间点。“也真当难以想象,那时候心坚起要去装一盏灯,没想到呆笃笃地一做就已经十一年了……”董老师是陷入回忆中,还是在思考谈感受作总结?他的体验应该更有高度和深度。果然,他自语式地自我展开,说道,其实公益和慈善是自古以来就一直有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慈善。善,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对此,我们三个虽然没有充分的理论来阐述或补充他的观点,但也基本认同,幽香还援例著名乡贤陈春澜的善举,“惟有善者留其名”,显然,“点亮一盏灯”又是没有“立名”这一明确的目标的。

在2009年12月25日给王松堂安装的第一盏电灯

山道弯弯,一路随聊,车窗外苍茫肃穆,是冬月里最常见的苍老和枯黄。然而,我们停车,沿着台阶走下去时,就是那一抹绿色吸引了我们。“谁种了这些菜?这些菜长得这么好!”团队9月底来过这里,清理了疯长的藤蔓、杂草,可就是这院子里空出的一块,他们搭灶野炊过的地方,有泥有灰,谁撒了雪里蕻菜籽,这些菜长得嫩绿,是生命蓬勃的基色,跟周围形成明显的对比。



这5张图片拍摄于2009年12月,当时王松堂的屋内

“这儿是王松堂老人最后倒地不起的地方”,董老师指点着跟我说。这旁边竖立一块碑石,碑石正面是“点亮一盏灯发源地”,背面是简介,介绍立碑缘由,标注时间是“二0一六年五月一日”。正屋门口上方有钮震江老师题写的“点亮一盏灯发源地纪念馆”字样。两间平屋,都已经空空,只摆放着团队清理需要的一些劳动工具,诸如扫帚、洋锹、线手套等。我眼前幻化出老人在世时的那口独眼土灶,灶台被烟熏得黑乎乎的,那床看不清原色的蚊帐和被褥,那些堆放杂乱的柴禾。有个问题我始终想不明白,身处山中,出门就满眼是灌木丛,是柴火的原材料,可老人怎么总是舍近求远去捡柴呢?现在,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因为此刻,我自然地联想到了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的LOGO。


图左起:幽香、乃禾、再生、随风

站在这个粗朴的院子里,眼前所见,最自然不过的景,也都有了隐喻或者本就是象征。那两棵高大不一的银杏树,那口稍加修整后的水池,蓄着水,水质清冽,顺着水流回看,只见湿润润的很高远的一条水道,看不见源头。更不用说,团队有意种着的两株树冠已经亭亭如盖的桂花树,那更是代表已故资深志愿者姚阳潮和顾文华老师。


董老师认真而专注地拂去碑石上的落叶泥灰,虔诚有序地点烛,上香,祭拜,祈祷。于他,这近似于宗教的皈依。身临其境,再没有仪式感的我们也都会肃然,恭敬。


随风一遍遍地拍着视屏,专业,敬业。路上,董老师说起过,他某天推送的视频,在抖音上有4万多点击率,哪个视频又有几万。这给我这个以“临退人员”自居的人上了一课。论坛,QQ群,微信群,一路过来,媒体媒介在更新,交流平台形式多样,作为点灯团队的负责人与时俱进,砥砺精进,这本就是一份力量,不是为了宣传个人自己,完全是为了营造人人向善的社会氛围尽心尽力。


起点在高高的燕河岗上,那里有一盏启明灯。而追随这盏灯的几千志愿者们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就如今天这个圣诞节,不是为赶节蹭热,完全只是客观地记录昨天。


    2020年12月25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燕河岗上(乃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