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9-3-31 19:46:54

新昌茅洋村活动随记(刘明飞/文)

         新昌茅洋村活动随记


                            刘明飞/文      飞鸟/摄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蜿蜒前行,一路上碧绿的江水,鲜艳的桃花,金黄的油菜,成畦的茶叶。特别是桃花,在这个时节最是旺盛,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吟诵这样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是盛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如此优美的诗,再配上眼前绝妙的美景,让人如何不佩服诗人语言的精妙和大自然的神奇!今天,“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在桃花盛开的时节,来到满是花香的小将镇茅洋村,为这里的10户家庭送来自上虞的春风。
    《新昌地名志》上面记载,茅洋村得名是因为“溪边长满茅草,犹如一片汪洋大海,故名茅洋。”茅洋全村共有340多户,其中石、丁两姓占了绝大多数。今天我们这组探望的5户人家都姓石:石士中、石林山、石礁、石忠来、石柏仁,为他们每户家庭送上价值500多元的生活食用品和500元爱心款。

    村俞书记让魏师傅给我们做向导,我们用手推车推着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出发了。第一站来到了石士中老人家。他家离村委会不远,走了一段村里的柏油路,再弯进石子铺的小巷就到了老人的家。迈过高高的石头门槛,迎面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魏师傅介绍说这就是石士中,今年76岁了。老人见我们来很高兴,连忙给我们让座。老人腿上有伤,走路不是很灵便。我走进房间,看见里面昏暗的床铺上还睡着一位老人,这是他的妻子。常年卧病在床,靠他照顾。见到我们来了,她努力地把头抬起来向我们问好。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高兴和感谢。

    在石士中老人的隔壁,一个石门槛之隔住着另外一位老人,石林山。他身材矮小,身体瘦弱,我们走进去的时候他正在门前切芥菜头。他今年77岁了,患有心脏病,育有一儿一女,都不在新昌,生活也不是很富裕。他身患心脏病,老婆生病在床,两夫妻靠政府低保过日子,生活十分拮据。

   告别了石士中和石林山两位老人,我们来到了石礁的家。路上魏师傅介绍了老人的情况:石礁今年66岁,得了严重的帕金森,双腿不能行走,双手颤抖得厉害,拿不住碗筷,吃饭都是靠老婆喂。说着就到了老人的家。我们到的时候石礁一个人睡在床上,老婆去拜佛了,我们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放下了生活用品和爱心捐款向石忠来家走去。

    石忠来老人的房子和我们探望过的前几户差不多,都是木质结构,从门到窗再到墙壁屋顶都是用木头做的。一间平房,门锁着。我趴在门缝上向里面望了望,屋内很干净,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有序。大概两位老人趁着阳光正好去散步了吧!确实如此,在回村委的路上我们见到了两位老人。石忠来坐在轮椅上,旁边的石桌上放着一个空碗,大概刚吃过牛奶或豆腐之类的食物,嘴角还挂着一点白。我们整个交流过程中他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看着,专心地听着。从他老婆口中得知他今年72岁,三年前得了中风,双腿不能走路。家里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新昌工作。儿女都很孝顺,每个礼拜或打电话或回来探望。临走时,我望着石忠来老人,老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低头像是在思考着什么。是啊,一个原本高大的身躯,如今只能窝在轮椅上,每天只有老婆推着才能享受阳光,换做谁心情也不会好过吧!

   我们最后去探望的石柏仁老人生活最是不易,魏师傅提起他就开始摇头,说他是这个村里最可怜的人。石柏仁,72岁,十几年前生了一场病,路走走停停,每迈一步都要颤颤抖抖地准备好久。他这样不说,老婆更加悲惨,今年63岁,自幼生病,双腿不能走路。常年住在楼上,靠双手支撑移动,生活起居都靠老伴照顾。我们到他家时,魏师傅喊他下楼。我走到门口,他正在下楼,楼梯很窄只容得下一个人。楼梯的一面是墙壁,另一面是空的,没有扶手。看着他缓缓地走下来,我急忙上前去搀扶,可是他却站在原地颤抖着,怎么也不肯迈步出来。

    正在我纳闷的时候,魏师傅对我说:“你不能扶着他,越是扶着越不会走路的。”听罢,我松开了手,老人才一步一停一抖地走出了房间。这时我听见楼上传来脚步落在木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原来是他的老婆在移动。她带着厚帽子,穿着棉衣,双手支撑着趴在二楼的楼梯口,向下望着,还朝我点了点头。我随石柏仁老人走到屋外,向他说明来意,送上我们“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的礼品和爱心捐款。老人双手更加颤抖,眼里闪着泪花,不停地说着谢谢。此刻这“谢谢”我觉得无比沉重。

    五户人家,五份礼物,五种心情。此刻正值清明,这里的习俗是做手打青麻糍。路上遇到村民在做,我们好奇地走近观看,村民就会热情地迎上来,将一大把糯米团塞进我们的手里,让我们品尝这只有茅洋村人才能做得出的美味。

    中午时分,我们体验了手打麻糍的乐趣,品尝了美味的农家土菜,站在翡翠般碧绿的茅洋江旁,欣赏着粉嫩嫩的桃花,感受着茅洋村人的热情。与其说我们来茅洋村送温暖,不如说是茅洋村清的水,灰的墙,黛的瓦,鹅卵石的小道,无声的花树,淳朴的乡民融化了我们。


                        2019年3月31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昌茅洋村活动随记(刘明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