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7-9-5 22:07:54

昨日随记—— 慎终追远中元节

昨日随记——
                     慎终追远中元节



       今天是七月半,书面语是中元节 。
   从小到大,每年七月半前后,母亲总会操办一桌子的饭菜,做“七月半”。再要解释的话,就是做羹饭给祖宗大人和已经死去的亲属吃。一桌菜饭弄好后,摆桌上,打开大门,放上碗筷,斟上老酒,放一包拆开的香烟,点上香和蜡烛,对着桌子拜几下,态度需要认真投入,然后口里招呼祖宗大人大家自己喊喊,一起来吃,慢慢吃。辈分从大到小轮流拜,边拜边根据自己的身份说恭敬话、保佑话,10分钟后,再依次拜,然后点燃纸钱,边烧边说“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钞票呐自己分分自己拿。”等燃尽熄灭后,再对着桌子说吃好了你们慢慢走,然后吹灭蜡烛,把凳子一张一张移动一下。“七月半”流程大致如此。
       我小的时候住在老家渔家渡村,父亲有三兄弟,每家做“七月半”的时候必邀请兄弟全家吃饭,今天你家,明天他家,后天我家。物质匮乏的70年代,我们小孩子在乎的是吃,在乎的是大人一张桌、小人一张桌的热闹劲。那个时候去买一桌子的菜也不容易,母亲要早早地过小舜江渡,走5里路去汤浦街里赶市。鸡壳、油头鱼香、豆芽、素鸡、肥条肉、酱油、可乐瓶里散装老酒等等,母亲会挑一担回来,回来已经近中午。然后下午就开始忙碌,那时烧的都是两口铁锅的土灶,父亲一边砍柴烧火,一边是去村里喊其他几个兄弟全家,我的任务是端菜摆桌凳。
       等天快暗下来的时候,几个叔叔伯伯全家依次到来,早到的先泡一杯浓茶喝着,茶叶是母亲自己做的大泡茶叶。等人差不多到齐了就入座抽烟喝酒。大人招呼大人,小人招呼小人,我是小人,负责招呼我的一班堂兄哥弟堂姐堂妹。大块吃肉,大碗吃饭,抢着吃鸡汁汤做的豆腐羹,再抢着去锅里抢锅巴吃,吃痛快之后,饭碗一收,我们一班小孩子就玩玩纸牌,或者听听旁边一桌喝酒正酣的大人们的聊天。
       住在农村的时候,晚上我最怕鬼。可最喜欢听鬼故事。我从我老堂那面听了不少鬼故事,听的入神加上自己的想象,所以我是一到晚上一个人绝不敢上楼或者一个人睡觉的。那个时候,村庄像个村庄,没走几步,就有池塘,有竹园,有菜园,有粪缸棚,有枣树,有砖头乱石堆砌的矮围墙,围墙上用破罐破面盆种满了粗组壮壮的天葱,有各种各样的台门,台门口坐着上了年纪的太太。我老堂知道我胆小,他故意绘声绘色地在我面前讲鬼故事,他讲的鬼故事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所以我是有点相信的,以至我每次晚上路过竹园,路过池塘,我不敢往黑处看,我甚至感觉我身后跟上了一个嘀嘟嘀嘟的嘀嘟鬼,吓得魂飞魄散,飞跑回家。所以那个年代的孩子,都特别钟情手电筒,有2节头,有3节头,我自己发明了4节头电筒,可惜太亮了电珠马上会烧掉,电珠我会在手电筒的屁股里面装一个备着。到我读小学的时候,电筒的花头也多起来了,一样比一样让我喜欢,最幸福和有胆的就是晚上兜里揣2个手电。
      不及年长,我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的时候偏不喜欢被父母指使。再做“七月半”的时候,看着父母忙上忙下,我的情绪很抵触,这热的天弄得汗赤火流,自己在旁边看着早饿的肚子咕咕叫了,我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偷拿碗里的菜往嘴里塞。母亲心细,一看碗头浅了,马上会问你偷吃了?不允许我偷吃,说先要给祖宗大人吃,只能等祖宗大人吃过了我们才能吃。我厌烦父母空忙,让我去喊叔伯老堂吃饭,我也迈不开脚步,最后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他自己去喊了。
       慢慢地,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树叶黄了绿,绿了黄,父母家里的“七月半”每年必定做着,也会电话我喊我回去吃饭,也会不打我电话,知道我忙着,他们就自己两个人把“七月半”做了。待我喜欢上乡土文学的时候,已在而立之年。我在翻看光绪年间的《会稽董氏家谱》时,看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家谱里记载了一篇过继契约,一个孤寡老太在族长的主持下过继儿子,家产田地等都归这个儿子,给她养老送终,除此之外,她郑重提出,一年四个节头:清明,七月半,冬至,除夕,这四个节头,一定要做羹饭给她吃,还不能忘记邀请她的丈夫等祖辈一起。老太太甚至怕过继儿子弄不清楚,还把需要什么菜哪几碗,写的清清楚楚。看到这里,我双目涟涟。人死了以后,还有这样可悲的事情?于是,也改变了我对“七月半”的看法,从以前的不在意和怠慢,变成了神圣和认真,变成了对祖辈的恭敬和追思。
      中元节里慎终追远,不忘祖辈之哪里来,思考自己最终将要去哪里。

                                                   2017年9月5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昨日随记—— 慎终追远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