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7-6-21 07:59:48

绍兴晚报:关爱残疾老人他们一直在路上

关爱残疾老人,
他们一直在路上

       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老年残疾人的问题日益引人关注。残疾老人如何养老?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关爱?近年来,上虞民间公益组织“点亮一盏灯”创始人董国光经常组织义工们前去帮助和慰问老年残疾人,给予他们最大的关心和关爱。通过一次次的帮扶行动,董国光体会到:残疾人需要社会关爱,老年残疾人更需要社会关爱。养老体系,应该有残疾老人的一席之地。
  
记者 金丹丹 文 黄霄 摄
  
A
  志愿者们的“爱心之旅”
 

       6月10日一大早,董国光准备好了慰问品,除了日常的柴米油盐外,还给要去慰问的老人带去了吃的、喝的,以及一床大棉被。对于董国光来说,这种慰问困难户的行为已经是小事一桩了,他不定时地要走访各地,给困难人群献爱心。“这种方式不是定时定点的,只要有志愿者发现,或者他们主动找上我们,我们就会前去帮助。”董国光说,今天要去慰问的是残疾老年人,不仅年纪大了,而且都有一定程度的残疾,生活困难且不便。
  驱车来到上虞市驿亭镇杨溪桥外的宋洪山家,一间白墙平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80岁的宋洪山坐在轮椅上,79岁的老伴陈素云一手推着他,一手向志愿者们招手。
  六七年前,宋洪山在一次搬运啤酒的过程中,突然脑中风,半边身体瘫痪了。突如其来的厄运让老两口感觉到生活没了希望。“我们两个膝下无子,全靠一些爱心人士帮助,自从我不会走后,老伴包揽了照顾我的任务。”宋洪山说,两个人相依为命,陈素云为了照顾他,现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里所有的收入来源都是来自于宋洪山的低保。
  “这间小屋也是去年的时候,村委资助我们盖的。”宋洪山说如果没有补贴,他和老伴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现在的补贴是一个月450元,省吃俭用点才能凑合。”陈素云无奈地说,家里还有一点地,他们已经转给别人种了,到了收成的时候,种的人还会给他们送一点过来,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现在最累的还是要照顾老头,吃饭穿衣都要我来,还要经常抱进抱出,我的腰已经快不行了。”陈素云说,因为老伴的突然残疾给了家里一个晴天霹雳,不过两个人还算乐观,互相搀扶一起过日子,宋洪山还经常鼓励陈素云要坚强。
  去过这一户残疾老人的家里,董国光又马不停蹄地到了驿亭镇的杨梅村,这户人家的条件相对更差一点。董国光送去了日常用品,满满一车子。
  屋子的主人是一位孤寡老人,后又娶了一位妻子。老人叫冯力荣,今年73岁,从小一条腿就患有残疾。冯力荣和老伴住在三间矮房里,屋子里除了一张桌子和几排凳子,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连放衣服的柜子都没有,所有的衣服都堆在一张床旁边。
  “自来水是前不久接通的,现在用的还是大灶。”冯力荣说,虽然腿有点残疾,但还是能干点活,他家里养了9只羊,还有一大片竹林,年底就靠它们来换点收入。“山上还种了番薯和蔬菜,够我和老伴两个人日常食用了。”每天下午,冯力荣就赶着9只羊到山脚下去吃草,一直到太阳落山回家,这段时间也是冯力荣最开心的时光。冯力荣黑黝黝的脸上满是皱纹,一笑皱纹都打成了褶。

B残疾老人 牵动他们的心

  董国光告诉记者,截至2017年2月底,“点亮一盏灯”团队先后在绍兴、丽水、四川、河南、云南、安徽、甘肃等省内外地区组织了1200多次爱心活动,筹集善款超千万元,受益家庭6200多户,以每月资助生活费的方式结对的学生已经有385人。
  加入的志愿者达38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不分老少、不分男女、不分有钱没钱,都带着一颗想共同行善的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点亮一盏灯”已经成为浙江省知名的民间公益品牌。
  “在帮扶的对象中,老人占了一大部分,而这其中,残疾老人更是人数最多的。”而“点亮一盏灯”这个名字也是从一位孤寡老人那里得来的。
  在8年前,董国光进山采风,看到一位孤寡老人住在一间没有电灯的屋子里,每天靠点蜡烛过活,董国光看到后就帮助这位老人接通了电,装了一盏灯在那里。也是从这件事情上,他才决定要成立一个公益组织,并将公益组织取名为“点亮一盏灯”。
  如今这个公益组织里,年纪最大的志愿者100岁,最小的只有5岁,董国光与所有的志愿者一起,帮助了许许多多有困难的人。“我们去过很多残疾老人的家里,有的家真的惨不忍睹,满屋子的垃圾,需要用拖拉机拉出来,那个味道更加不用说了,老人们躺在那里,感觉对生活失去了期盼。
  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董国光心里都很难过,他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老人们“健康”地活下去,“至少最平常的生活质量要保证,这是我理解的对他们而言的‘健康’。”董国光说。
  董国光和他的团队经常去上虞市皮肤病医院探望一些老人,这些老人大都是麻风病人,在他们身上,董国光看到的是一双双渴望帮助的眼神。“这些老人大都是孤寡老人,同时又是残疾老人,他们无依无靠,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资助,没有民间公益的帮扶,他们很难生活下去,应该多给他们一点关爱。”董国光不遗余力地进行着这些公益活动,他说残疾老年人一直都是帮扶的重点,他们会经常性开展这样的活动,发现一个帮助一个,没有具体要求和时间,只要老人们有需要,志愿者们就出现在那里。


C 呼吁建立 残疾老人养老体系
      
       董国光原来是名电工,平时一有空,他就组织志愿者做公益活动。他觉得,针对残疾老年人,应该建立一套特殊的养老体系,专门为残疾老年人提供特殊服务。“政府出面进行资助,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做点帮扶,而且公益组织是最能集中这样的帮扶力量的,所以完全可以由公益组织来完成。”董国光说,这套残疾人养老体系应按照政府主导与补贴、社会(或公益组织)兴办与运营、家庭选择并自理基本经费、康复和养护相结合等原则,建立起适合各类轻度、中度、重度残疾人居家养护、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到,针对残疾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残疾等级或是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残联和民政局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像宋洪山和冯力荣,村委都会有相应的补贴措施。
  “在我们福利院里,比如一些‘三无’老人里,几乎都是残疾老人。”绍兴市社会福利院的李院长告诉记者,“三无”老人指的是没有赡养人、没有收入、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而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有可能是身体有残疾,也有可能是精神上有残疾,福利院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照顾他们。
  “相对于健康点的老年人,残疾老年人的陪护和照顾力度肯定要大一点,对护工的要求也会高一点呢,这些都是需要特殊对待的。”李院长说。
  目前本市的养老机构有不少,但大部分民营养老机构缺少照顾残疾老人的能力,他们的护工缺少为智残、盲人、聋人的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也存在着体系不完备、服务设施和投入不够的缺陷。“因此,我倒觉得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现有养老机构中,选择一批地理位置、服务能力适中,愿意承担特殊服务的单位,作为本市向老年残疾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特约机构。”董国光说,残疾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应该和其他老年人一样,充满幸福和快乐,只要社会多给他们一点关注和关爱,他们就会有与正常老人一样的夕阳红。

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7-6-21 08:06:30


2017年6月14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绍兴晚报:关爱残疾老人他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