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6-9-20 08:34:35

上虞日报:一个小商贩的大情怀

一 吼 一个小商贩的大情怀

  9月18日上午,上虞区委、区政府召开张杰先生捐资助学40年座谈会。40年来,港胞张杰先生节衣缩食、无私奉献,向家乡上虞捐资助学1500多万元。一个靠卖粽子、大闸蟹、茶叶蛋的小商贩,几乎倾其所有,其热心捐资助学的行为被浙江省原副省长李德葆称为“张杰精神”。他还先后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浙江省爱乡楷模,“浙江骄傲”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应邀出席国庆观礼。  最早听闻张杰先生的名字及其捐资助学的事迹,那是在30多年前。尔后,我开始关注张杰先生捐资助学的一举一动,并为之而深深感动——尤其当我利用去香港招商的机会实地看到那挤得不能再挤的加连威老道的店面,他煮着一只只粽子和茶叶蛋在卖;看到省侨办领导去香港慰问时拍回的“张杰先生在大雨滂沱中与子女们一起用麻绳缚系大闸蟹而手指出血”的照片;听闻张杰先生过去抽烟很厉害,可一次花费很大的手术后他毅然戒掉了烟瘾,以及为了节约开支有时头发长了不愿在香港理而非得等到回老家不可,甚至将老家亲朋好友赠送的农副产品拿到香港卖了以后再拿回来捐资助学时,这一件件,一桩桩,太多的细节,太多的场景,给了我太多的感佩。  张杰先生捐资助学1500多万元,在全省全国的捐资助学名单里,或许凭捐资总量他并不在首位,但我敢肯定的是,作为一个小商贩,靠着卖粽子和茶叶蛋的钱,一点一滴积攒起来捐助给家乡,或者说,他所拥有的与他捐出的比例,他一定名列榜首。张杰先生捐资助学的事迹,他的行为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并理解了什么叫“人生的真谛”、“捐资达人”,或者说,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心英雄”。在张杰先生身上,我们感受得到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传统美德的吸引力以及高尚人格的感染力。  张杰先生常对别人说,自己书读得少、没文化,充其量只是香港的一个小商贩,别人说我是老板,其实我睡的是地板,是一个极其普通和平凡的人。然而,他低调、平凡、诚实的举动恰恰生动地诠释了他的那种难能可贵的大情怀。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书确实读得不多,但他有的是文化。在张杰先生身上我自能感受到丰沛的文化气息、文化意象。如果说,文化就是知识和智慧的元素与源泉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2014年当有记者采访他,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心甘情愿默默付出30多年”?他回答:“中国长期贫困,人口多,负担重,单靠国家的力量是不够的。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体素质的提高,所以我选择捐资助学。”这般严丝合缝的逻辑推理,对教育的认识如此深邃,你能说张杰先生没有文化吗?更让人感动的是,张杰先生节衣缩食、几乎倾其所有先后捐资助学,却从未考虑过将来会有谁认识他,未曾想过能得到什么回报,这是怎样的一种爱乡爱国情怀呀!  而今,从上虞出发,走出浙江,走向全国,张杰的名字及其事迹连同他的“张杰精神”,已然成为上虞的一种精神品牌、信义标志、文明窗口、教育坐标。而更让我想到的是,当浙江华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上虞区新建的体育场馆捐款整整一个亿时,当浙江舜杰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舜杰奖教奖学基金”已经设立20多年时,当以董国光为领头人的“点亮一盏灯”民间慈善团队将爱心撒向全国各地时,当以陈秋强为会长的上虞乡贤研究会其挖掘上虞乡贤精神的经验做法受到中宣部领导批示推介时……他们的先进事迹及其慈善品质、奉献精神又何以不是受到张杰先生捐助行为及其“张杰精神”的深深感染和影响呢?或者说,这也是他们发乎内心敬仰张杰先生而选择向张杰先生致敬的一种最好方式呢?  不能不看到,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道德的挺立与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社会生态。虽然崇尚真善美等道德观念仍是社会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仍在社会中起着主导作用,但见利忘义、失信败德等假丑恶腐朽思想观念和言行仍恶化着社会风气并影响着教育风纪。我一直以为,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耻,更不可以既无知又无耻。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人都得有底线,守住底线也就守住了生命线。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社会是要有一种正能量的。面对社会的种种复杂情况,用张杰先生等先进模范人物引领社会风尚、教育风范、校园风气,便是那样的紧迫和必需——而这不也是上虞区委、区政府召开张杰先生捐资助学40年座谈会的初衷所在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虞日报:一个小商贩的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