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6-1-11 10:44:13

永和朱巷村走访(3) 把改变现状的动力,归还于他们自身

永和镇朱巷村走访(3)                        

       把改变现状的动力,归还于他们自身

                                          凌波微步/文随风/摄

    按着和小田(化名)约定的时间找到他家,暮色已经开始一层一层罩下来,乡间的田野在薄雾中慢慢消失,穿越薄雾而来的,是农家的犬吠,和柴灶做出饭菜的烟火香。此情此景,让人想就此流连不去,纵情田园,又想赶紧融进某一个农家小院,惬意小驻。果然,寻至小田家中,母子二人热情地迎出来招呼我们吃饭,虽不可以,但看着昏暗灯光下娘俩桌上那一小碗黄酒,半碗米饭,若干小菜,心中忽然就生出一种羡慕的情愫来,暖暖地,许久不能够忘。
   小田家的求助,我们最终婉拒了。
   “本人出了两次车祸,人救过来了,影响到了脑子,变笨了。家里有七十几岁的老母亲,一个名义上几乎不回来的老婆和一个二十岁左右刚读大学的女儿”,这是之前董老师交给我的小田家的基本情况。
    与小田交谈,言语间的他果然不那么明智了。31岁那年他和两个朋友想做票小生意,开拖拉机贩桔子,路上和一辆中巴车相撞,两个朋友当场死亡,小田也一度躺在重症监护室里,脑袋大如篮球,与植物人无异。他却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小田有两个姐姐,如今便在二姐夫的手下做老本行——木匠。一天百来块工钱,天下雨便停工,加上活不多,满打满算一个月能做上大半个月已是不错。妻子在余姚一家工厂上班,老工人了,厂里给缴了全额保险,每月也能上挣两三千,女儿读大学便交由她管,因此也不必再往小田家交钱。不去听小田偶尔大夸海口的胡说,至少事情过去了12年,小田今年43了,这婚姻还在,就比什么都强。村里为小田母亲办了手续,每月可领到120元,加之小田两个姐姐时常的照顾,我们慢慢意识到这个家庭已经从最困难的时期走出来了,二十岁的女儿也已成人,完全可以利用寒暑假打工挣取部分学费,因此便直言相告。小田母亲初时有些不信,问难道还有比他们更困难的人家吗,我说有,在来你们家之前,我们所见的两户,都比你们困难窘迫得多。她似也有所悟,突然跟我们提到了朱建的家,我说我们正是从他家出来……
    救人于水火,我们义不容辞,如小田家这般早已脱离了水火,只是暂时将日子过得清贫些,我们同样有责任说明,并及时让他们明白,这是在将改变现状的动力,归还于他们自身——这是另一种行善。
    夜色已将视线所及的世界完全笼罩,远处灯光闪烁,星星点点。明天的朱巷村,和今天会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和生活污水治理又向前迈了一步,是一百多家私企为年产值的增加也向前迈了一步,这于老百姓是喜闻乐见的。而“富者田连阡陌,不忘救贫者于立锥之地”,人们将更愿意看见。

                                  2016年1月11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和朱巷村走访(3) 把改变现状的动力,归还于他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