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4-12 15:42:53

左手春光,右手陋巷(作者:乃禾)

               左手春光,右手陋巷

                                                      ——4月11日丰惠夹塘村走访记
                        
                                                                  作者:乃禾




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4-12 15:44:26


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4-12 15:46:15


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4-12 15:47:44


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4-12 15:49:16


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4-12 15:50:39


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4-12 15:51:55


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4-12 15:53:06

   这十几天来的气温变化,早被预报成如坐“过山车”,骤升骤降之间就像跨过了四季。然而,毕竟早已是春回大地清明都过了呢,气温的回暖也就是迟早的事,就像今天,这个周六,我们团队的志愿者们就沐浴在这春光里。

      有阳光就有影子,只是因为角度,影子落在我们身后,我们不曾发现,而今天,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头,所以很轻易地看到这些与春光很不谐调的影子。这位巨人是丰惠镇夹塘村的姚阳潮老师,姚老生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亲身实践者,姚老仙逝,那些受姚老帮扶的老人的生活现状如何,我们准备实地走访,谢谢姚老的弟子陈焕强师傅的全程陪同。
   
      “夹塘村东方红学堂弄12”——这是我们停靠的第一站,因为门牌上白字蓝底清楚地写着,可能对“东方红”很敏感,我有意识地记下了这门牌号。老太在床上,她是听着我们的声音应着,而我们是循着这声音进去才看到的。他自述已经91岁,脚不便,双眼失明已经两三年。老人耳朵倒不聋,口齿也清晰。她说,她养育了4女1男,大女儿早离世,儿子也已经60多岁,只是很早离异,也没生育子女。现在居住的房子就是儿子的,自己一日三餐也是儿子送上的,有女儿嫁得不远,每天上午会过来看望一下。老人虽然基本生活都在床上,这床又是在一楼的后半间,床对面还有抽水马桶和水池,但一切显得很整洁,被褥干净,便池光洁无污迹,物品摆放有序。


   我们见到的第二位老人姓张,79岁,耳聋。她自述有5个女儿,但女儿女婿从来不来,哪怕是正月里都不见人影。她老伴走了十五年了,她向村里申请困难补助,但村里说她有5个女儿,办不了低保。她光靠念佛过生活,平日里吃得节省,花一块钱豆腐吃一天。根本不敢花钱,因为没条件,再加上胃、肠不好,光去年就跑了6趟百官。老人担心有一天瘫在床上,吃喝拉怎么办。我们是从老人的后门进去的,进去就一口大土灶,边上一只大水缸,俗称“七石缸”,水缸底部埋进泥地里,水缸沿上还整齐地铺着几块已经乌黑的板作为盖子。这“水缸板”俨然就是一张小桌,与对面的一张方桌,高矮相对。“小人水缸板上吃!”似乎听到这样的呵斥,然而,那些曾经的“小人”呢?这些小人肯定在这水缸板上吃过饭,如今也应该早做了“大人”有了自己的“小人”了吧,而这个“老人”却孤零零地守在这有“亮窗”的老屋。——我们不是伦理道德的审判者,只是真实生活的记录者。


   这第三位老人,是我们在路上遇到的。她拄着双棍,一步一顿。我们跟她打招呼:“摔了一跤?”她倒答非所问:“上海做了30多年保姆,房子造好,自己小屋住住。”“侬住哪里?”她用其中一根棍子指指:“哪,就前头,这几间是去年新造的房子。”她慢慢移动,我其实脚也还不利索,见她这样,也慢了下来,问她怎么弄伤的,伤到哪里。她说干活时候翻落进水沟里,左脚穿了钢筋,腰部痛,动不了。一边又叹着眼睛不好有白内障。问及她的子女时,她说有俩儿子,这是小儿子的房子,去年建造的,还有一女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平时蛮少来,正月里来过。老人已经76岁,而老伴几年前去世,两人相差13岁。原来老人就住在所谓的“灶披间”,它紧挨着新建的房子。这新房子大门锁着,外墙贴着钢砖,有不锈钢花架架空挑出,在阳光下,亮堂堂地,很是气派。而这灶间,低矮,又紧挨池塘,也肯定潮湿。我想要进去看时,被从门口折回的同伴拦住,他说别去了,太乱了,这么小的地方,吃喝拉全在里面。想想老人腿脚不便,双手又要护拐,哪有第二双手收拾啊。
   
      这第四户人家,我们问及他们家人的年纪时,不禁笑了起来:老奶奶94岁,儿子阿春64岁,阿春的老婆54岁,这女儿24岁。没有见到当家的男人阿春,说是“打药水去了”也没见到阿春的哥哥和弟弟。先是在阿春的弟弟阿三住屋的道地里见到祖孙三代,这老太眼不好使,媳妇和孙女在堂屋里做着手工,娘俩都有不同程度的智障,但看上去生活能自理,基本交流也还没问题。她们说是因为奶奶身体不好,过来陪的。于是她们娘俩陪着我们来到她们自己的家,与阿三家的新屋比,那就显得寒伧多了,这娘问我们哪里的,我开她女儿玩笑说是来上门提亲的,要把这24岁的女儿嫁出去,这女儿倒害羞得脸红了,跟她穿的红衣服一样红。这娘就说大女儿26岁,已经嫁出去了。“那小女儿也好嫁了,24岁,不小了。”大家笑着,屋里飘着这些陌生的但显然并无恶意的笑声。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由另一妇人陪着去的。她边带路边向我们夸赞这家的媳妇:“个媳妇为人蛮好个,四川人,对公公婆婆蛮耐心个。”到了,院子门关着,听到敲门声,里面摸出一老汉,他拉开锁门,引我们进入。我们才知道这是阿良个老爹,77岁,而床上躺着的是阿良个老娘,75岁,有老年痴呆症。这老爹说两老都颈椎不好有高血压,而他自己因为胃手术动过后,本来有青光眼的眼睛就失明了,左眼完全失明,右眼有点点光感,也幸好这一点点光感,可以帮扶老伴上厕所等。老爹说这房子是自己手里建造个,造了24年了,去年才刚刚装潢,而装潢的钞票都是亲戚朋友大家凑份子个。又说儿子是泥水匠,在村里帮人建造房子,中饭就是他回来做,而媳妇在自己的侄女厂里上班,下午4点下班。孙子已经在南京读大学。


      我们走街串巷,阳光很好,各家院落里晒着的干菜色香俱全,街面上百年老店的祖传大糕手艺广告很是诱人,可是因为是下午,店里没有成品大糕卖,制作大糕的模具倒是码得整齐。如果,如果没有这些如果,春天里,这样走走很好。


                                                                              2015年4月12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左手春光,右手陋巷(作者:乃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