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1-20 08:44:13

竹林不作美(作者:乃禾)

                                 竹林不作美

                                                                              文字:乃禾




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1-20 08:44:47


再生者为何 发表于 2015-1-20 08:45:25

       来到竹笋之乡,在有标志性的亭子和有“会篁村”指路牌的剪刀路口停下,与我们要走访的对象男主人电话联系,却被告知他自己在山上劳作,而妻子、女儿就在家里。告诉他我们的具体位置问及他家具体怎么走时,他说那要“回转”要是在“会篁笋园”那边。
      “会篁笋园”,那不就是刚刚看到过的?蒹葭和我还说像个旅游景区,正在开发呢。于是调转车头, “听话”地在一口小池塘边停下,看塘中野鸭凫水,也看它的潜水表演。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看着这个“篁”字,自然地默默吟诵王维的这首《竹里馆》。虽然,诗句中所写生活情趣跟我接收到的走访资料是完全不同的,但当高矮差不多的母女俩进入我的视线时,我还是看到了一抹亮色。母亲着淡玫红外套,短童发,焗了深黄色。女儿的棉袄是黄色带点的正身,黑色的袖子。她有个好听的名字,不知是不是来自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近了,近了,就是她们。母女俩招呼着我们进屋,坐下。我们讲明此行的目的,给读四年级的女儿送上我们团队的笔记本。这女人就向我们徐徐讲来。她就坐我对面,我看着她那双美丽的双眼皮圆眼睛,几次走神,她才34岁啊,比我小一轮。
      她自己身患癌症,这个冷冰冰的“癌”字早就写在我的走访对象介绍资料里,但从当事人嘴里说出亲耳听到,我还是追问了一句:“是确诊了的吗?医生这样告知你的?”她说是的,甲状腺癌,引发心脏有水,心脏肥大。这癌还转移到膀胱,膀胱动过手术,隔三差五要去做化疗,所以不能干重活。刚刚是在村里的服装厂里干活,以前的工种因为自己住院被另外人顶了,现在做的是装袖子,计件工资,每月一千多元。
       “这癌是不是也会遗传的呢?”凭我有限的知识,我还无法解释,平时也是听癌色变的,几次走访中,更是常常遇到这样的家庭,主劳动力得癌症,家庭就陷入困境。而她说她来自衢州,自己的老娘57岁,因乳腺癌动手术,自己去陪护了半个月。
       于是我们就聊起了她娘家人。她说:“哥哥25岁时车祸走了。”“那你妈还忍心把你嫁这么远?”我急了。“是我嫁过来后出的事。我哥哥22岁结婚,我侄儿现在12岁,比我女儿大一岁。嫂子嫁人了,幸好我父亲能賺一点钱。”——这也真的是“幸好”了。
       “那这边夫家都还有哪些亲人啊?”“公公应该也去山上干活了,婆婆可能是串门去了,有个姑姐,就嫁在罗村,姐夫是油漆工,他们的孩子17岁,平时来往较多。”
       我觉得我们有点残忍,就转移了话题,说起了这宽敞的道地,说起了这房子。“这房子应该有七八年了,我来时就有了的。”我想是我听错了,既然是她来时就有了的,那么这房子应该是有十七八年了或者是建了七八年后她来的。旁边一间小屋该是新近建的,门口三盆兰花养得很好。道地一角还有个羊圈,刚才我们进来时,循着“咩——咩”的羊声去看过。还有台门口的一口水井,和边上的洗衣台。
       这个三口之家目前的主要工作自然是与癌抗争,因而,主要的男劳力也不能外出打工。我们建议她去办个特殊门诊,同时也是安慰她,注意饮食,毕竟这么年轻,新陈代谢旺盛,癌症是可以治愈的,要对未来寄予希望。
       说到未来,这当母亲的说自己的女儿读书不好,说只有11个学生的班级中她是属于垫底的。然而,在健康第一的面前,成绩不是成了浮云吗?——但这话我没说出口。
       走出小院,走到停车处,秋收后的田野只落下一截截苍黄色的稻秆,有几只羊,白白的身子成了最本色的点缀,我知道,他们正啃啮着稻秆间鲜嫩的青草,只是传来的叫声不是“咩——咩”而是“咩——”的长音,显得凄厉,令人毛骨悚然。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怎么穿越到了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场景中?

                                                                                                         2015年1月20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竹林不作美(作者:乃禾)